蓖麻毒素再现生物恐怖袭击
文章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4-04-25
近日,美国白宫再次惊现白色粉末,国际社会反对生物恐怖的神经再次绷紧。美国有关部门采用多种方法,先后8次检验,最后确认国会山参议院邮件分发室发现的粉末状白色物体是能够致人死命的蓖麻毒素。尽管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出现中毒症状,但所引起的惊慌仍令人深感生物恐怖的威胁。其后,美国康涅狄格州又报告发现了一封装有粉末状白色物体的可疑信件。而在去年11月,有关部门就曾发现寄往白宫的“蓖麻毒素邮件”,信件中的金属小瓶上还贴有“小心密封,容器内装有蓖麻毒素,没有适当保护的情况下不要打开”字样的警告。2003年10月,南卡罗来纳州的一所邮局也曾收到类似的蓖麻毒信,但此两案至今未破。
健康报记者采访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马静研究员和王景林博士。他们指出,自美国“9・11”恐怖袭击和炭疽芽孢“粉末邮件”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生物恐怖袭击,即一些生物化学战剂在非战场被恐怖或极端分子使用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例如,去年英国伦敦发现多名恐怖分子携带蓖麻毒素,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武装团伙的两名成员因拥有蓖麻毒素而被判有罪。特别是近来,随着多个恐怖组织和极端分子研制和拥有蓖麻毒素的消息频频示警,给我们敲响了国家、组织和个人必须防范生物恐怖袭击的警钟。
1 致命的蓖麻毒素已超过肉毒毒素是最有可能的恐怖袭击生物毒素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认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恐怖成为21世纪全人类的新威胁,防范生物恐怖病原袭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当前,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定因素,其中之一便是生物和化学战剂在非战场被恐怖或邪教分子使用。这使得原先不被普通人认识的“生物恐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如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包括我国等许多国家都发生了“白色粉末”信件的恶意恐怖行为。面对当前恐怖和邪教分子无孔不入跨国界进行危害人类的恐怖活动新动态,我们越来越感到,认识和了解生物恐怖病原及其特征,同时进行有关医学防护对策的科学知识普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王景林博士说,蓖麻毒素之所以迅速被列为最危险的生物恐怖病原,是因为蓖麻毒素容易提取和施放,且没有解药救治。蓖麻毒素是一种极具毒性的天然蛋白质,1克可杀死数万人,其毒性是有机磷神经毒剂的385倍,是氰化物的6000倍,眼镜蛇神经毒的2~3倍,70~100微克就足以致命。即使未经提炼,8粒蓖麻子就可以杀死一个成年人,儿童2~6粒即可致命。鉴于蓖麻毒素极大的危险性和威胁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把蓖麻毒素列为具有中度威胁的生物武器。因为一旦蓖麻毒素被混入食物和饮水中,可能毁掉一个社区,而且没有什么特效救治手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美、英、法等国就注意研究蓖麻毒素,到二战期间,已完成了蓖麻毒素的武器化研制,制造了蓖麻毒素生物战剂,即代号W-的炸弹,并在英国西部的秘密生物战剂基地进行了W-炸弹野外试验,但从未在战场上使用过。然而作为暗杀武器工具,蓖麻毒素却被广泛用于国际间谍活动,如1978年伦敦发生的著名“马可夫毒伞案”中,叛逃到英国的保加利亚作家马可夫,就是被保加利亚特工用前苏联特制装有蓖麻毒素的雨伞毒杀的。而且,至今美国、欧洲和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仍然拥有使用一定数量蓖麻毒素的权利,如美国化学战争服务中心就把蓖麻毒素列为一种致命武器。
虽然世界上还有比蓖麻毒素更毒的物质,但是蓖麻毒素却十分容易提取,一般技术人员稍加培训就能从蓖麻中提取蓖麻毒素。自“9・11”事件之后,美英等西方国家对恐怖分子运用蓖麻毒素袭击越来越担心,因为它的毒性大,并且可以以气态,即气溶胶的方式出现。2001年,美国在本・拉登的阿尔凯达组织丢弃的一幢大楼里发现了许多安瓿、注射器和药丸等实验器材,断定这是该组织进行制造蓖麻毒素的实验室。同年,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车臣多次抓获和击毙携带有关蓖麻毒素制备和使用手册的恐怖分子,并确认他们已拥有研制蓖麻毒素的实验室。2003年1月,英国警方在一住宅中查获了蓖麻毒素及生产原料和设备,发现恐怖分子计划在伦敦使用蓖麻毒素进行袭击。
王景林博士强调,上述事例提醒我们,由于蓖麻毒素生产原料来源广泛,提取制备方法简便,以及在许多公开的专业刊物和互联网上都很容易得到制备蓖麻毒素的详细资料等,特别是已经发现多个恐怖组织和极端分子研制和拥有这种致命的毒素,因而,加强防治蓖麻毒素的科研工作,确是当务之急。
2 蓖麻籽是药物和航空用油原料又是最危险的生物恐怖剂原料
蓖麻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其全身都是宝,目前从蓖麻油中提炼并衍生出的精细化工产品多达200余种。精制蓖麻油可用于飞机、轮船、汽车和高度精密车床,可作为工业原料制作香料、人造皮革等产品。
世界上蓖麻种植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国和巴西。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吨蓖麻籽用于生产蓖麻油,其废弃物重量的5%是剧毒的蓖麻毒素。由于来源广和在较低技术条件下便可制备,所以,蓖麻毒素一直是经典的标准毒素战剂,这也是一些恐怖组织和极端分子关注蓖麻毒素的主要原因。
蓖麻毒素可经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和肌肉注射而导致人发生中毒,潜伏期一般在4~8小时之内,严重者36~72小时死亡。临床中毒主要表现为,普遍性细胞中毒性器官损伤,使之发生浮肿、出血和坏死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病、肾病及出血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因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
3蓖麻毒素疫苗和抗毒素尚在研制中
目前临床还没有用于人体的蓖麻毒素疫苗和抗毒素。美国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的蓖麻毒素类毒素疫苗,动物保护试验效果良好。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资助蓖麻毒素等生物战剂医学防护领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侦检、治疗和疫苗预防等,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已成功研制了车载、手持式蓖麻毒素快速检测仪。在治疗上,国外在加紧进行基因工程抗体和解毒药方面的研究,但进展缓慢。在疫苗研究上,美国已先后研制了蓖麻毒素类毒素疫苗及亚单位疫苗,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蓖麻毒素气溶胶攻击,现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002年,美国成功研制出无毒性重组蓖麻毒素疫苗候选株,免疫小鼠可抵抗10倍致死剂量蓖麻毒素气溶胶的攻击。
目前针对蓖麻毒素中毒,国内外还没有解毒药和特异性抗毒素等,临床上主要根据不同中毒途径引起的主要中毒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现阶段对于蓖麻毒素气溶胶的最有效的防护手段是配戴防护面具或防疫口罩。如果公共场所、周围环境以及物体表面蓖麻毒素,可用0.1%的次氯酸盐或1:10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喷洒或处理。如果人的皮肤污染蓖麻毒素,可用0.1%的次氯酸盐或者肥皂水清洗处理。
马静研究员指出,当前,生物恐怖已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具有易行性、隐蔽性、散发性、突发性和欺骗性等特点。在我国,蓖麻多为零散种植,粗放管理,可以轻易地获得蓖麻籽制备,所以,我国也面临来自敌对势力和恐怖邪教组织使用蓖麻毒素袭击可能性。尽管生物恐怖的特点决定了预防生物恐怖袭击的难度,但为了预防生物恐怖袭击的发生,首先,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医疗相关部门应加强自身的防范生物恐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应储备相关疫苗、抗体和抗生素等。其次,利用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工具进行蓖麻毒素等生物战剂对人类危害的普及教育,提高普通民众的防范意识。第三,加强相关实验室的菌毒种和剧毒物质的安全管理,杜绝各种事故隐患,使恐怖分子无可乘之机。第四,尽快建立和完善蓖麻毒素等生物战剂的侦检和医学防护系统,以保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和对策,将生物恐怖袭击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这需要医疗卫生系统建立特殊的应急防护体系才能应付,这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和医疗卫生部门的反生物战和反生物恐怖的技术储备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