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字体: | |

从河南“菜刀取婴”看农村医疗不能承受之痛
文章来源: 新华网河南频道 发布日期:2004-06-08
新华网河南频道2004年6月7日讯:备受人们关注的洛阳市汝阳县农村个体"医生"张巧品用菜刀为产妇进行"剖腹产"一案前不久在汝阳县法院审理终结,"张巧品犯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赔偿受害人一家各种费用总计27793.34元。"虽然该案的审理及判决结果,使已经沉寂下来的"菜刀接生"的话题被重新提起,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 更多谈到的是农村医疗水平、观念的落后与农民医疗保障的现状,以及政府对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关注和努力。 事件回放-----"菜刀取婴"的骇人之举 法院审理查明,1992年毕业于汝阳县卫生学校的张巧品,1994年开始在其娘家、后转入丈夫家所在村,在设备简陋和不具备急救措施的情况下,巡回开展诊疗活动,开药、打针、输液,给产妇接生等。但她一直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没有执业医师证书。1996年12月1日,张巧品曾取得汝阳县卫生部门颁发的"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但在3年有效期过后,她仍一直从事接生活动。 2003年9月19日,汝阳县大安乡茹店村农民夏呼雷妻子侯月梅待产,夏呼雷将本村的张巧品叫到家里,张巧品对侯检查后感觉一切正常,就给她输上带有缩宫素的500毫升的葡萄糖溶液。在输液的过程中,张巧品发现侯月梅牙关紧咬,随即对其做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进行抢救。在对侯月梅抢救无效时,张巧品就让夏呼雷去打120急救电话。打完电话回来,张巧品说,大人已经不行了,赶快救孩子。 经夏呼雷同意后,张巧品让夏呼雷打找刀。夏呼雷说:"家里没有刀,只有一把菜刀。"张巧品说:"菜刀也行。"张巧品随后用菜刀在已经死亡的侯月梅腹部开一横切口,将婴儿取出,送到医院救治,目前小孩健康生长。后经鉴定,侯月梅系分娩时子宫内膜裂伤,引起羊水栓塞死亡。 承受丧妻之痛的夏呼雷将张巧品告上了法庭。经过审理,审判长当庭宣布了审判结果:被告人张巧品明知自己不具备有合法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资格,不具备医疗设备,非法行医,致使一人死亡,严重侵犯了国家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秩序,侵犯了公民的身体健康,其行为已经构成非法行医罪。 鉴于被告人张巧品积极救助被害人侯月英腹中的婴儿,并对自己犯罪的基本事实供认不讳,有一定悔改表现,可酌情从轻处罚。法庭依法判决如下:被告人张巧品犯非法行医罪,从轻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2000元,另赔偿受害人丈夫夏呼雷各种费用2.7万余元。一审判决后,被告张巧品及其家人不服,向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记者调查 -----因"陋"就"减"使农村非法诊所猖狂 3月25日下午,河南一家媒体的记者宋家详来到了汝阳县城。 对于张巧品一案,这里人们的反映与全国对此事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同。当记者向人们询问对张巧品案件的看法时,得到的反映是"张巧品是谁?"在记者提醒说是"菜刀接生"的主角时,他们才恍然大悟似地点头表示知道,表情十分冷淡。 汝阳县卫生局办公室的张振奎说:"张巧品案发后,我们对全县的农村医疗市场进行了彻底整顿,现在农村非法行医的情况几乎没有了。目前我们正在着手进行改革,采取一村一所、药品统一采购等措施,规范农村医疗市场的稳定发展。"对于其他情况,张振奎不愿多谈。 在该局办公楼下的大厅里,一张1999年的《汝阳县卫生局关于村级卫生组织及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设置原则及执业标准的通知》张贴在政务公开栏的醒目位置。几张打印的材料覆盖在该通知的一角,上面赫然写着"汝阳县乡镇卫生院卫技岗位上无学历、无职称、无职业资格在职人员公示名单",共76人,分布于该县15个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等一些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岗位上。 汝阳县人民医院一位内科医生告诉记者:"由于农民经济拮据,所以他们平时看病都是到这些没有任何保证的个体诊所看病,类似张巧品这样的非法行医造成的医疗事故曾多次发生。"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发生"菜刀接生"事件的大安乡茹店村。 村里人称之为"医院"的是该村的集体卫生所。和记者见到的一些个体诊所相比,这里的规模算比较大的了,有三名医生,两间病房,一名医生还穿着白大褂。 "我们这里属于村集体卫生所,有乡卫生院的支持,条件虽然比较简陋,但已经算很不错了。"一名医生对记者说。 记者问:"像张巧品那样的个体诊所你们这里有没有?" 答: "有,张巧品的诊所被关闭后,还有三个。" 问: "他们有医师资格证吗?" 答: "没有。" 问: "其他村里有没有这种情况?" 答: "太普遍了,都是这样!" 问: "农民为什么不到正规的医院去看病,而非要冒着风险去非法的诊所呢?" 答: "农民经济条件达不到,为图省钱、方便,就到小诊所去看病。" 问: "现在农村的医疗条件怎么这么差?" 答: "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发展太慢。你看我们这儿的条件,房子是原来小学的危房,一下雨就漏,你在郑州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卫生所?"一位医生满腹怨言。 问: "医务人员的补充情况怎么样?" 答: "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为了自身发展,连乡级卫生院都不愿去,更不说村里的卫生所了。" 现象反思----农村医疗不能承受之痛 应该说,像张巧品这样的家庭接生员和兼营的"赤脚医生"在农村非常普遍,张巧品的丈夫杨会敏一直认为他爱人是无辜的,心地也非常善良。他说,如果接生员看见产妇出事,让打120急救电话后也可以不管了,但张巧品还是冒险把婴儿从已死的母腹中救了出来,在紧急情况下,菜刀剖腹与手术刀剖腹,并没有两样。 撇开张巧品非法行医不论,许多农村人"生在家、死在家"却是客观事实。尽管农村也都在实行计划生育,但很多农村妇女生小孩还是选择在家里,侯月梅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家里生的。在家里生孩子可能最多只需要一百多元钱,但到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生孩子,少则数百,多则上千元。对于目前许多地方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的农民来说,在健康安全与省钱之间,经济因素还是更多农民的首选。 张巧品的主要过错是没有行医资格证书,但是她在农村接生已经多年了,据称经她手接生的婴儿上百个,而且都非常顺利,如果不是这次出意外的话,她可能还是十里八乡受人欢迎的接生员,而她所得的报酬也就是一份"喜钱":红纸里包几十元钱而已。 像张巧品这样没有行医资格证书的乡村医生,在洛阳非常普遍。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市153家乡镇卫生院,有在职职工454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无职称、无学历、无执业资格者占41.3%。81所乡镇卫生院没有救护车;半数以上卫生院缺乏必备的产科设备,不能开展正常的接生业务;30%的乡镇卫生院没有心电监护器、洗胃机、呼吸机等急诊抢救设备;80%以上的卫生院没有合格的消毒设备。 另一项统计表明,2002年洛阳市县、乡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仅为741万元,院均不足5万元,其中21家财政投入为零,6家投入不足1万元。 由于投入不足,经营不善,业务萎缩,近年来部分乡镇卫生院负债累累,难以为继。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共欠债3180余万元,院均负债21万元。经过调查摸底,洛阳市乡镇卫生院中运行状况良好、人均业务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有22家,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下、运行状况较差的有131家,其中城市区13家,5个国家重点扶持县75家,其余4县43家。 地处豫西山区的洛阳的基层医疗现状,只是全国乡镇卫生院的一个缩影,2003年春天的一场非典疫情,使这一问题暴露无遗。长期以来,我国各级财政实行"分灶吃饭",卫生资源投放主要集中在城市,卫生资源分配与需求呈"倒三角"形,很多地方县乡财政困难,重视不够,以致投入逐年减少,城乡差距拉大。 有关调查显示,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集中在大医院。2000年农村人均卫生事业费12元,仅为城市人均卫生事业费的27.6%。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近70%,花费的卫生费用只占卫生总费用的33%,7年内平均每年下降两个百分点。 1991年到2000年,全国新增卫生经费投入中只有14%投入到农村,而14%中的89%又成了"人头费",真正专项的农村卫生经费只有1.3%。 关注热点―――解决农民看病难已列上重要日程 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建立基础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较高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是保护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保证。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目前已列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洛阳市3月底开始的首批乡镇卫生院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城市医务人员下乡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建设,都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解决农村看病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洛阳市决定,自2003年至2005年,用三年时间,总投资3560万元,完成全市42所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改造、75所普通卫生院的设备配置、153所卫生院卫生技术岗位上1189名无执业资格人员的专业学历培训,使洛阳市乡镇卫生院达到基础设施完善,医疗设备配套,人才结构合理,服务功能齐全的标准,能够全面承担起农村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在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过程中,洛阳市在资金来源方面不向基层伸手,基本靠市级财政和扶贫资金及向上争取资金解决。 就在洛阳市首批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开课的前一周,首批来自河南省200所乡镇卫生院的374名学员也坐进了大学教室,开始接受为期一年的全脱产的专业知识技术培训,他们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以及实习费用共计200万元,由省人民政府负担。按照规划,全省600个中心卫生院的有关技术人员,将分三批培训,培训所需资金全部由河南省"省长基金"中支出。 根据省政府的安排,三年内河南省将投资2.4亿元,集中力量建设60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从2003年开始在18个省辖市中各选一个县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和建设医疗救助制度,到2010年基本覆盖全省;投资近2亿元,在一两年内基本建设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河南省社科院一位专家称,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农业大省农民的健康问题已经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在抓紧实施,这是农村长期发展与稳定的根本保证。
文章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