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快速向中小城市及中西部传播
文章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10-19
本报讯 (记者郑灵巧)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在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间隙与媒体座谈时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快速传播之势已成,这些地区很可能成为决战的“主战场”,防治策略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曾光指出,当前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展迅猛。全国1天发生的病例数相当于1个月前的10天之多,不同地区多所学校出现暴发流行。现在的传播已不同于过去京、沪、粤等地境外输入的渐进模式,而是由数量庞大的国内流动人口,通过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各种交通工具广泛传播。疫情往往在发生了严重的社区暴发流行后才被发现,而且各城际间没有任何防线。
曾光说,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人口众多,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能力明显落后于东部大城市,缺乏防控经验。它们直接受到暴发疫情的冲击,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可能都不足。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导致病例迅速增加,也可能成批出现危重病例,甚至发生死亡。
曾光认为,此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未必都适用于当前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例如“外堵输入”的概念已完全过时了,“内防播散”也需要具体化。他建议,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首先强调严阵以待,由各级政府承担责任,有效启动联防机制,做好疫情监测、疫情预测、队伍训练、后勤准备和层层督导;在战术上,提倡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抢救、早动员群众,特别强调早期发现和隔离本地第一例病例、早期发现和控制本地第一起社区暴发流行、早期发现和救治本地第一例重症病例。
曾光特别提示,医院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不足,是我国突出的“软肋”。要认清突然严峻的疫情形势,准备应对最困难情况。
曾光说,他最担心的情形是,很多城市和农村同时出现较大数目的危重病例,超出了各地医院的救治能力,又不能及时组织外来援助。为此,要坚持综合防治措施,延缓传播速度,使可能的危险情况不同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