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消毒药剂
文章来源: 甘肃日报 发布日期:2003-05-15
目前大部分家庭及公共场所的消毒属预防性消毒,指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等进行的消毒,如公共场所的消毒,运输工具的消毒、餐具的消毒、饮水消毒,粪便污水处理等。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强弱,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及低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在短时间内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灭菌指示菌)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这类消毒剂包括
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和有机氯)、过氧乙酸、戊二醛、环乙氧烷等。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多数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包括碘伏、碘酊、乙醇、异丙醇等。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亲脂性病毒,不能杀死结核杆菌、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细菌芽胞,如新洁尔灭,醋酸氯已定(洗必泰)等。
消毒方法在选择时应考虑下面几个问题,病源微生物的种类,处理对象的性质,消毒现场的特点等。
化学消毒剂用药的方法:1.浸泡、擦拭或喷洒消毒:应用消毒剂溶液,通过浸泡、擦拭或喷洒对物品进行消毒,多数消毒剂都可采用此种方式。
浸泡消毒时,消毒液连续使用过程中,消毒有效成分不断消耗,因此需要注意有效成分浓度变化,应及时添加或更换消毒液。当使用低效消毒剂浸泡时,需注意消毒液被污染的问题,从而避免疫源性感染。
2.气体或烟雾熏蒸: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以及含氯消毒剂均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消毒,熏蒸消毒时通常在密闭容器或房间内进行,室内湿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3.粉剂喷洒消毒:含氯消毒剂可直接用药物粉剂进行消毒处理,通常用于地面消毒。消毒时,需要较高的湿度使药物潮解才能发挥作用。
4.喷雾消毒:消毒剂溶液可通过喷雾形式气溶胶对空气进行消毒。
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方法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基本条件。浓度过高会造成药物浪费,又会刺激人体的呼吸道粘膜,使人感觉不适,同时对被消毒的物品也会腐蚀或损伤。如过氧乙酸适合于传染病房(区)小范围的熏蒸消毒,不适合在人员较多的公共场所使用,因为使用后,过氧乙酸的残留物不易在短时间内消除,对人的呼吸道粘膜、皮肤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及过敏反应,使用不慎还会引起烧伤,有些伪劣产品会产生爆瓶现象,造成人员伤害,所以在选择消毒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实验室胡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