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快讯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字体: | |

战斗在“魔鬼实验室”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
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 发布日期:2003-08-01
  仅19天工夫,“灭活SARS病毒免疫预防滴鼻剂”研究就获初步成功!   在这场科学与病魔的赛跑中,滴鼻剂的主要研制者之一―――年近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付出的岂止是艰辛?   滴鼻剂的研制之路,荆棘丛生:研究人员不仅要“零距离”接触SARS病毒,而且一些实验必须在被称为“魔鬼实验室”的P3实验室进行。更不巧的是,上海的P3实验室暂时排不上号。时间紧迫!没有丝毫犹豫,闻玉梅院士带着得意门生―――瞿涤教授南下广州。   到达广州的第二天,一个可怕消息传来:与闻玉梅毗邻的一个实验室同时有7人发起高烧,全部被隔离!危险如斯,说不害怕是不现实的。可是共产党员和科学家的责任告诉她:与病毒的赛跑不容拖延!闻玉梅选择了留下。   P3实验室的学名叫“达到生物安全防护三级标准的实验室”,“魔鬼实验室”的称呼决非凭空捏造:核心区的压力达到―40帕,实验时得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着令人窒息的特殊口罩和防护镜,操作程序极为繁琐。正常情况下只要5分钟的事,实验室里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在里面呆长了,会有“高原缺氧”的感觉。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况年近七旬的老人!许多人劝闻玉梅不要进去,她却说:“这是第一手资料,我不能不看!”   在实验室里,闻玉梅和瞿涤教授要把香港大学提供的SARS原有病毒株培养出大量用于实验的病毒液,每天接触的活病毒量难以想象。最多时,每毫升病毒液中高达1亿个病毒,而她们一做就是几百毫升病毒液!为了专家的安全,外面始终有人通过摄像头全程“监控”。   经过19个日夜的苦战,闻玉梅等教授终于获得2000毫升的高效价病毒液,滴鼻剂的研究初战告捷!   闻玉梅在抗非战中还承担着许多工作。作为上海市防治非典科研攻关专家咨询组顾问,她参与制定近期和中长期研究相结合的方案;从广州回到上海,一下飞机就直奔会场,参加紧急会议;从香港返沪隔离期间,还在家里通过电话联系、指导、商讨抗击非典的攻关工作……最近,她与协作单位共同研制“复肝一号”针剂,在转化为临床使用前,需做少数志愿者试验。闻玉梅院士坚持要在自己身上试验,带头抽血、注射,坚持了整整9个星期!   “科研的核心是创造,科研的道路是勤奋,科研的态度是诚实,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的确,闻玉梅院士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