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非典型肺炎”,先预防流感
发布日期:2003-12-09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病)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死率较高病。
流感病毒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抗原极易变异,健康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乙型流感对人类的威胁最大,特别是甲型,常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由于流感病毒的强大复制功能和极强的传播能力,流感常常致命的和灾难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流感大规模流行,造成了全球2100万人死亡,远远超过了战争的死亡人数。仅美国就有55万人丧生,美国的人均期望寿命为此缩短了12年。根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因流感流行而使医院门诊量剧增,药品供应紧张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流感引起并发症而死亡的老年人大幅度上升。1998年,北京12月5日-25日死亡的1840人中, 40%超过60岁的老年人死于流感引起的并发症。不仅国家、单位和个人均支付了高额的医疗费用,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我市每年在流感流行季节都有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局部暴发流行,医院人满为患,市疾控中心近几年均从流感样病人的咽喉部采样后分离到流感病毒。
今年预防流感还有更特殊的重要意义。今年波及全国260多个县市的SARS及普通感冒易于流感相混淆。由于流感的早期症状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要快速确诊有一定难度。广州通过对1274名确诊的“非典”病人中,调查了近700名已康复的病人,通过对他们的血清检验,发现有30%的病人不是“非典”病人,而是流感引起的典型肺炎。因此,如果对高危、易感人群积极推广流感疫苗的接种,就能有效地减少“非典”疑似病人的数量,也避免了流感病人在发热门诊与“非典“病人的交叉感染,从而减少误诊率,可以相应减少药物的滥用,有利于消除病人的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的稳定。今冬明春SARS疫情可能反弹,因此,预防“非典”必须先预防流感。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 杨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