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急诊学科 >> 危重病 >> 推荐文章
关键字:
推荐文章

    字体: | |

感染性休克
发布日期:2004-03-08
  (一)临床表现 感染性休克的微循环变化和内脏继发性损害比较严重。   1.低排高阻型(低动力型) 感染灶的代谢产物使肺等脏器小静脉收缩,返回左心的血量减少和动脉压下降,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也可使血容量减少,引起休克。特征是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心排出量降低。   2.高排低阻型(高动力型) 感染灶释放出某些扩血管物质,使微循环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容量相对不足,机体代偿性地增加心排出量,以维持组织的血液灌流。特征是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而心排出量增加。   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常引起低排高阻型休克,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常引起高排低阻型休克。   (二)治疗 在休克未纠正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应着重治疗感染。   1.控制感染 ①处理原发感染:经过短期的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后,即使休克未见好转,也应进行手术,处理原发感染病灶。②应用抗菌药物。③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增强抵抗力。   2.补充血容量 同失血性休克。   3.纠正酸中毒 在感染性休克中,酸中毒发生较早,且严重,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从另一条通路滴注5%碳酸氢钠溶液200ml,以后根据CO2结合力或动脉血气 分析的结果再作补充。   4.血管药物的应用 毒血症时,心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可采用西地兰等治疗;在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甚至已去除病因后休克未见好转时,应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5.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皮质类固醇有助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剂量可达正常用量的10~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