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急诊学科 >> 中毒 >> 推荐文章
关键字:
推荐文章

    字体: | |

抢救及治疗
发布日期:2005-10-04
急性职业中毒,在生产中多由于意外事故发生,发病急骤、严重,应需分秒必争,及时处理,并尽可能考虑病源疗法。 一、抢救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同时给予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 迅速将患者搬离中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安静,并立即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尤其是神志、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等。 2、经皮肤中毒 将患者立即移离中毒场所,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清水洗净皮肤,粘稠的毒物则宜用大量肥皂水冲洗(敌百虫污染时,忌用碱性液体,因为后者可使其分解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遇水能发生反应的腐蚀性毒物如三氯化磷,则先用干布或棉花抹去毒物,再用水冲洗。 3、经口中毒 多为接触或误服被毒物污染的食品、食具等所致,在生产性中毒中不占重要地位。如毒物为非腐蚀性的,患者神志清楚又无虚脱现象,应立即洗胃、催吐、导泻或活性碳吸附等方法将毒物消除。腐蚀性毒物中毒时为保护胃粘膜,可服牛奶、生蛋白、氢氧化铝液等,一般不宜洗胃。吐泻严重有明显脱水现象时忌用泻药。 4、 局部灼伤 腐蚀性毒物如酸、碱等沾染皮肤及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强酸沾染皮肤经水冲后,可再用5%碳酸氢钠冲洗,沾染眼内者,再用2%碳酸氢钠冲洗。强碱溅入眼内,水冲后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连续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送眼科处理。 急性职业中毒患者,如有呼吸困难及紫绀等,应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或衰竭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呈窒息状者,可针刺人中穴,并可给山梗菜碱皮下或静注。有周围循环衰竭时,应保持患者安静,氧气吸入。如心跳已停止,须立即进行体外按摩,以及其他急救措施。详细参阅有关内科书籍。 正确、及时的现场抢救和初步处理非常重要,可挽回一些严重中毒病人的生命,减轻中毒程度,为后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已进入体内的毒物,应尽快促进其排出 1、络合剂 如毒物为金属或类金属,一般应及早使用相应有效的络合剂,但是对于有些毒物中毒,如急性有机汞中毒,在严重阶段使用络合剂(二巯基丙醇类药物),反可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在应用络合剂时,需视病情而定。 2、腹膜透析和血透析 急性职业中毒时,应用透析疗法的目的是排除机体内的毒物或抢救因中毒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指征为:中毒程度较严重,且毒物能被透析出体外者或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三) 消除或减低毒物的毒性作用 1、 防止再吸收 用药使之成为不溶解物质,而阻止再吸收。例如氯化钡、碳酸钡中毒时,可口服硫酸钠,使胃肠道内尚未吸收的可溶性钡盐成为不溶性硫酸钡;也可用硫酸钠静滴,使已吸收的钡离子结合而解毒。 2、 中和毒物或其分解产物 如甲醇中毒时,酸中毒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可采用碱性药物治疗。急性溴甲烷、碘甲烷中毒时,在体内分解为酸性产物,亦可用碱性药物中和。 3、 采用特效的解毒剂 如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可应用氯磷定、解磷定等胆碱酯酶复能剂。在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可使用美蓝治疗。 4、 其他对症、支持疗法 按病情可适量给予维生素类药物,预防继发感染,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由于很多毒物能引起迟发性脑水肿、肺水肿,故在早期治疗时,输液速度必须控制,以防诱发或加重病情。 二、针对毒物的作用,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毒物对机体各系统所引起的毒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以对抗毒物引起的病变,达到治疗目的。 (一) 急性中毒性脑病 急性期应针对脑缺氧、脑水肿这一主要矛盾,积极进行抢救。 1、 给氧 立即吸氧。如有高压氧舱的治疗条件,则高压氧疗法效果更佳。 2、 降温 可使脑组织基础代谢降低,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故应及早采用。方法有冰帽、冰袋置体表大血管处等。如物理降温不奏效,可用冬眠药物,常用有氯丙嗪等(一般不用杜冷丁,因其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 3、 控制抽搐 病员如出现较严重的烦躁或抽搐,须用药控制,因抽搐增加机体代谢及需氧量,使病情恶化。 4、 防治脑水肿 (1) 限制液体入量。 (2) 脱水剂 用以提高血浆渗透压,达到脑组织脱水的目的。在使用上述脱水剂过程中,应注意脱水过度,血容量不足,促成休克及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副作用的发生。必要时可用胶体脱水剂如浓缩白蛋白静注,即可维持一定的血容量,又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水肿的脑组织脱水。 (3) 利尿剂 可使机体血液浓缩,间接地使脑组织脱水,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4) 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也可减轻脑水肿,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连续用药数日后逐渐减量,需同时应用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并补充钾盐以防止继发感染和电解质紊乱。 (5) 手术治疗 临床上出现脑疝现象,经上述治疗不能缓解者,必要时行开颅减压术。 5、改善脑组织功能 6、呼吸兴奋剂 中毒性脑病在严重时,常抑制呼吸中枢,在抢救中,如有需要可适量使用呼吸兴奋剂。患者呼吸微弱或停止时,应立即用人工呼吸器,维持呼吸。 7、中医中药 辨证论治。 8、其他对症疗法 如防治继发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素乱,注意酸、碱平衡,昏迷病人合理护理等。 (二)急性中毒性肺水肿 有些毒物可引起“迟发性”肺水肿,故在潜伏期内应严密观察,使病员安静,卧床休息,并做好心理引导,解除精神紧张,必要时可适当给以镇静剂,氧气和雾化皮质激素吸入、以及高渗葡葡糖酸钙静脉注射等,可起到一定的预防肺水肿发生的作用。若已发生肺水肿,表明病情严重,需立即抢救。大部分患者经合理的积极治疗后,均可较快地获得挽救。具体措施有: 1、纠正缺氧 应及早给氧,较重者可加压吸氧,但压力不宜过大,以免肺的压力过高引起纵隔气肿或气胸。如有高气压氧舱治疗条件时,也可用高压氧疗法。但高压氧对局部组织有损害作用,当分泌物多时易引起肺不张,故应视病情施行。 对较严重患者,还可用去泡沫剂。应用去泡沫剂的目的是降低肺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灭,从而增加氧气和肺泡壁的接触,并能使分泌物易于咳出,改善通气功能。 2、激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降低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宜及早使用。 3、预防和控制感染 肺水肿时常造成支气管引流不畅,利于细菌的侵入和生长,故预防和控制感染很重要。一般宜用广谱抗菌素,并尽可能及早做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 4、控制躁动 5、解除支气管痉挛 因过敏或肺水肿引起缺氧,均可导致支气管痉挛,造成通气功能不足,进一步加重缺氧和肺水肿,故应采用支气管解痉药物。 6、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 限制液体入量,适当使用脱水剂和利尿剂,以减少液体渗出,促进渗出液体的吸收,减少肺循环容量,改善肺水肿。 7、其他 在治疗肺水肿同时,应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如出现心肌损害、心力衰竭或休克应及时处理,若有酸中毒或电解质索乱也应立即纠正。 (三)急性中毒性肝炎 治疗原则基本上和急性传染性肝炎相同。如有特效解毒剂,应及早使用。但应考虑到使用一些解毒剂可能增加肝脏的负担,有些解毒剂对肝、肾皆有损害,因此应酌情使用。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供给足够热量的饮食、蛋白质和维生素。如因患者胃口不好,可考虑静脉补给,必要时可同时应用适量胰岛素。常用药物有有机醇、卵磷脂、大豆磷脂及B族维生素等。能量合剂、肝泰乐、核苷酸、肌苷等亦可酌情使用。严重者除以上药物外,可考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小剂量新鲜血液。口服抗菌素,以抑制肠道内产氨的细菌,减少血氨来源,防止肝昏迷的发生。 中医中药,可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 (四)急性中毒性肾病 1、早期治疗 (1)急性溶血患者,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以保护红细胞,减少凝集;同时采用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减少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 (2)解除肾血管痉挛,常用肾区热敷或理疗,以及肾周封闭疗法等。也可用适量甘露醇、山梨醇快速静滴,以改善或解除肾血管痉挛,增加肾血流量。 (3)合理应用解毒剂,如解毒剂对肾脏刺激不大,可按常规使用;如对肾脏有损害,则应分析病情,权衡得失应用。例如在急性砷化氢中毒有严重溶血引起肾功能衰竭时,巯基类药物可能加重肾脏损害,同时又不能治疗其溶血,故不宜立即使用,待肾功能好转或已用透析疗法,则可按情况用巯基类药物,以排砷。 2、少尿期治疗 (1)控制液体入量,尤其是含钠液体,否则能导致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甚至可引起脑水肿。 (2)防止血钾过高,严格限制钾摄入,包括食物和药物中的钾,库血不宜应用。 (3)饮食供给,原则上为高糖、适量脂肪和低蛋白饮食。 (4)纠正酸中度及控制感染等。 3、多尿期治疗 处理原则仍为调整水及电解质平衡。液体入量只需占尿量的三分之二即可。钠的补充亦同此原则(1000毫升尿排钠约3~5毫克)。应重视钾的补充。利尿开始一周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以利机体恢复。 4、中医中药辨证论治 一般用培补脾肾气血的方法。 (五) 急性中毒性心肌炎 某些毒物影响心脏引起各种类型的心律不齐或急性中毒性心肌炎。一般不太严重,但亦有少数严重心肌炎发生,甚至引起突然死亡,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氧气吸入,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液体输入量不宜过多,如静脉补液需缓慢滴入,保护心肌可用足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高渗葡萄糖注射;较严重的,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量合剂、肌苷等亦可使用。 如有特效解毒剂,可根据病情及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