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 Vol. 34 Issue (6): 894-897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5.06.028
2019—2023年益阳市城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曹曙1 , 倪兴国1 , 卢强1 , 郭崇玖1 , 刘星兰1 , 曹伟2 , 徐斌3     
1.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益阳中心医院急诊科,益阳 413000;
2. 湖南省益阳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益阳 413000;
3.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益阳中心医院医务部,益阳 413000

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患者发病后,在到达医院前对其采取的包括胸外按压在内的紧急抢救措施[1-2]。院前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相关地区经济、医疗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3]。益阳市位于洞庭湖南岸,城区面积1 850.47平方公里,人口124.57万人,医疗应急救援任务繁重。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益阳市城区(资阳区、赫山区)2019年至2023年5年间的院前急救病例资料,探究该地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建立及完善地区级急救医疗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通过益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3)院伦审【临研】第(13)号),并豁免患者知情同意。从益阳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数据库调取2019-01-01至2023-12-31院前急救患者数据。纳入标准:院前急救有效出车且患者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患者资料不全或虚假呼叫者;②无效出车,包括急救车中途折返或到达现场未找到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自行设计表格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初步诊断、出诊时间等数据。依据年龄分为0~9岁组、10~19岁组、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和≥90岁组;疾病病种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为损伤、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中毒等共17类;出诊时间按自然月份分为12个月并采取24时制分段。

1.3 统计学方法

Excel 2010软件导入数据,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及构成比(%)表示,并使用GraphPad Prism 10.1软件制图。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严格执行纳入及排除标准,93 30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4 181例,女性39 123例,比例为1.38:1。患者年龄最小者为1天,最大者为103岁,60~69岁组患者最多,其后为70~79岁组及40~49岁组。按年度统计,院前急救患者呈逐年增长,尤以70岁以上患者增多显著。见图 1表 1

图 1 2019年至2023年益阳市城区院前急救患者年度趋势

表 1 2019年至2023年益阳城区院前急救患者年度分布
年龄 2019年(n 2020年(n 2021年(n 2022年(n 2023年(n 总计(n 占比(n
0~9岁 408 507 558 529 573 2 575 2.76
10~19岁 564 795 819 746 957 3 881 4.16
20~29岁 1 162 1 481 1 373 1 532 1 915 7 463 8.00
30~39岁 1 863 1 829 1 852 1 946 2 374 9 864 10.57
40~49岁 2 188 1 870 2 631 2 575 3 492 12 756 13.67
50~59岁 1 815 2 068 2 283 2 149 3 514 11 829 12.68
60~69岁 3 387 3 474 2 864 3 271 2 953 15 949 17.09
70~79岁 2 779 2 898 2 966 3 269 3 826 15 73 16.87
80~89岁 1 63 1 794 1 943 2 587 3 151 11 112 11.91
≥90岁 279 283 319 532 724 2 137 2.29
总计 16082 16999 17608 19136 23479 93304 100
2.2 月度及每日出诊时间分布情况

月度分布中,1月份患者最多,达9 737例,其次为12月,患者8871例。见图 2。在每日24 h中,出诊最高峰出现10:00-10:59时段,有6 852例患者,其后为11:00-11:59时段,有6 194例患者,最低谷为03:00-03:59时段,仅1 003例患者。见图 3

图 2 2019年至2023年益阳市城区院前急救患者月度趋势

图 3 2019年至2023年益阳市城区院前急救每日出诊时间趋势
2.3 疾病谱分布情况

患者疾病谱的前5位依次为损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而不同性别的疾病谱也不同,男性排名第5的疾病为中毒。而女性的第5位则为消化系统疾病。见表 2

表 2 2019年至2023年益阳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
疾病 男性(n 占比(%) 排名 女性(n 占比(%) 排名 总计 占比(%) 排名
损伤 17 247 18.48 1 10 431 11.18 1 27 678 29.65 1
循环系统疾病 7 832 8.39 2 6 015 6.45 2 130847 14.84 2
呼吸系统疾病 7 716 8.27 3 5 639 6.04 3 13 355 14.31 3
神经系统疾病 6 193 6.64 4 4 508 4.83 4 10 701 11.47 4
中毒 4 185 4.49 5 2 130 2.28 7 6 315 6.77 5
消化系统疾病 3 083 3.3 6 2 829 3.03 5 5 91 6.34 6
死亡与其他 2 899 3.11 7 2 345 2.51 6 5 244 5.62 7
肿瘤 1 353 1.45 8 1 097 1.18 8 2 450 2.63 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 256 1.35 9 1 102 1.18 9 2 358 2.53 9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972 1.04 10 834 0.89 10 1 806 1.94 10
结缔组织疾病 427 0.46 11 494 0.53 12 921 0.99 11
血液和免疫疾病 362 0.39 12 418 0.45 13 780 0.83 12
妇产科疾病 0 0 - 576 0.62 11 576 0.62 13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51 0.27 13 264 0.28 14 515 0.55 14
精神和行为障碍 173 0.18 14 218 0.23 15 391 0.42 15
眼耳疾病 134 0.14 15 115 0.13 16 249 0.27 16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98 0.11 16 108 0.12 17 206 0.22 17
总计 54 181 58.07 39 123 41.93 93 304 100

而各疾病的年度、月份分布也各有特点。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逐年增多。呼吸系统疾病及中毒患者在经历了2019年到2020年的减少后保持稳定,在2023年明显增多。创伤患者则在经历2019年至2022年的增长后于2023年迎来拐点。见表 3。损伤以8月(2 858例)及9月(2 893例)是多见。呼吸道疾病发病高峰为2月(1 438例)。而中毒则呈双峰分布,7月(721例)及1月(692例)患者最多。见图 4

表 3 2019年至2023年益阳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前5位疾病年度分布
疾病 患者例数(n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总计
损伤 4 212 5 399 5 759 6 937 5 371 27 678
循环系统疾病 2 183 2 301 2 745 3 026 3 592 13 847
呼吸系统疾病 2 792 1 059 1 218 2 372 5 914 13 355
神经系统疾病 1 803 2 078 2 196 2 245 2 379 10 701
中毒 1 360 945 1 163 1 219 1 628 6 315
其他 3 732 5 217 4 527 3 337 4 595 21 408
总计 16 082 16 999 17 608 19 136 23 479 93 304

图 4 2019年至2023年益阳市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疾病前5位疾病月度趋势

不同年龄组中,损伤患者多见于20~49岁年龄段,共14 419例;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均在60岁以上年龄段多见,分别有8 132例和8 35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则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段,共5 341例;中毒患者则以30~49岁多见,共2 381例。见表 4

表 4 2019年至2023年益阳城区院前急救患者不同年龄段的疾病分布
年龄 损伤 循环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中毒 其他
0~9岁 853 114 381 329 176 722
10~19岁 2 145 137 143 61 188 1 207
20~29岁 4 816 216 492 174 957 808
30~39岁 4 864 873 886 539 1 123 1 579
40~49岁 4 739 2 271 1 233 841 1 258 2 414
50~59岁 3 472 2 104 1 853 1 767 795 1 838
60~69岁 3 305 2 861 2 278 1 649 1 074 4 782
70~79岁 2 451 2 936 2 847 2 589 452 4 463
80~89岁 917 1 758 2 641 2 107 199 3 490
≥90岁 116 577 591 645 93 105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医疗急救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健康保障中至关重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工作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的需求亦日益增多[4-5]

本研究显示,益阳市城区院前急救患者逐年增多,这与夏文远等[6],杜晶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对比益阳市城区常住人口逐年下降实际,这种上升趋势更加明显。笔者认为这既是社会老龄化和人群健康意识强化的体现,也与益阳市持续劳务输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相关。

同时,与张杰等[8],叶泽兵等[9]的研究结果类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这与男性在从事高危职业等特定人群中比例较高,职业及交通风险较大相关。在年龄分布中,60岁及以上患者占大多数,且70岁及以上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老年人口占比增大有关,同时也符合该地区实际社情。益阳市作为四线城市,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另外,近年新生人口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推动益阳市城区老年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

本研究中,患者疾病谱前5位疾病分别为创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这与韶关[10]相似,与北京[11]、上海[12]等中心城市有所区别。作者认为其原因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益阳市重体力劳动者较多且劳动保护有待加强;同时,市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仍需提高,造成如酒精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理化中毒患者数量居高不下[13];另外,本研究包含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时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所增加,这在2023年表现突出。

随着年龄增长,创伤及中毒患者占比下降,而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占比上升。这与全球随着年龄升高,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将逐渐成为威胁市民健康的主要紧急事件。分析疾病年度分布,呼吸系统疾病及中毒经历了2019年到2020年的下降后保持平稳,在2023年明显增多。这与新冠疫情严控期间,市民注重佩戴口罩、勤洗手、给居住环境通风消毒并减少聚集减少等因素息息相关。创伤患者人数在连续4年增长后在2023年下降,体现出市民劳动保护及自身安全意识增强,也可能与本地区基建工程减少相关。

创伤夏、秋两季高发,高峰月份为8、9两月,且以男性多见,这与该季节,益阳城区气候温暖多雨,自然灾害及交通意外频发,且建筑施工等受伤较多相关。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集中在秋、冬季,与该时间段气温变化大,中老年人群难以适应,心脑血管意外相对易发有关。呼吸系统疾病则以冬季多见,其高发月份与益阳气温最低月份基本重合,符合其发病特点,巧合的是,该月份也为益阳市大气污染PM2.5达峰月份,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本研究发现19:00~23:59时段,院前急救患者仍较多,说明虽为内地小城市,但益阳市民夜间活动频繁,各类院前急救事件频发,需加强相应时段院前急救力量配置,尽可能满足市民需求并快速处理院前急救事件。

通过对益阳市城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的探究,表明与北京、上海等国内中心城市相比,各有特点。卫生部门可以此研究为依据,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经验,结合地区特点,合理调整急救资源和人员配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根据其常见病、多发病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郭崇玖、刘星兰、曹伟、倪兴国:数据收集及整理、统计学分析;曹曙:研究设计、论文撰写;卢强、徐斌:研究设计、论文修改。

参考文献
[1] Scott J, Fidler G, Monk D, et al.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for social prescribing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and urgent care: a qualitative study[J]. 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 2021, 29(3): 654-663. DOI:10.1111/hsc.13337
[2] Shinada K, Koami H, Matsuoka A, et al. Prediction of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h non-shockable initial rhythm using point-of-care testing: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World J Emerg Med, 2023, 14(2): 89-95.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23.031
[3] Whitesell RT, Burnett AM, Johnston SK, et 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a spectrum of imaging findings[J]. Emerg Radiol, 2024, 31(3): 405-415. DOI:10.1007/s10140-024-02223-3
[4] 张佳琪, 陈焜, 吴彩军. 院前急救中的生命支持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4, 33(11): 1482-148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4.11.002
[5] 韩朋飞, 郭一, 龚慧飞, 等.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院前急救需求预测模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11): 1481-1485.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11.009
[6] 夏文远, 谭兴起, 潘小明, 等. 2015—2020年无锡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及分布特征[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 33(1): 100-102. DOI:10.3969/j.issn.1006-2483.2022.01.021
[7] 杜晶, 蒋超, 徐中杰, 等. 上海市某城区近5年来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及流行病学变化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8, 19(12) 821-824,829. DOI:10.13201/j.issn.1009-5918.2018.12.004
[8] 张杰, 孙卉, 木丽华, 等.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3(3): 108-112. DOI:10.12259/j.issn.2095-610X.S20220325
[9] 叶泽兵, 田军章, 李双明, 等. 广州市海珠区2013年至2017年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及流行病学变化[J/OL].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3(5): 364-366. DOI: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0.05.008.
[10] 薛冰, 何永祥, 林艺景, 等. 韶关市院前急救28946例患者特征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5): 512-515. DOI: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5.019
[11] 赵思宇, 曹昱, 雷燕妮, 等. 2013—2017年北京市120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特征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9, 23(4): 474-479. DOI:10.16462/j.cnki.zhjbkz.2019.04.021
[12] 方利, 陈敏, 王仕豪, 等.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J]. 实用临床医学, 2020, 21(2): 89-93. DOI:10.13764/j.cnki.lcsy.2020.02.034
[13] 曹曙, 卢强, 曹伟, 等. 益阳市院外非职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 2023, 18(12): 1567-1570. DOI:10.3969/j.issn.1673-6966.2023.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