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一种生产性或生活性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ACOP患者经抢救病情缓解后,经过数天到数周的“假性治愈期”后,部分患者会再次表现出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其发生率约为10%~40%[1-2]。目前,DEACMP发生机制仍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认为,其发生主要与中枢神经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有关[3-4]。DEACMP病死率高,预后极差[5-6],因此,早期预测DEACMP并尽早干预是临床领域急需攻克的一个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共94例,研究乳酸(LAC)清除率(LCR)、脑电双频指数(BIS)与DEACMP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二者联合对DEACMP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ASCOP患者94例,均符合《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7],其中男42例,女52例,年龄19~85(48.37±15.82)岁。94例患者中,33例发生DEACMP(DEACMP组),均符合DEACMP诊断标准[8],男18例,女15例,年龄21~84(48.62±15.36)岁;61例未发生DEACMP(预后良好组),男24,女37例,年龄18~85(50.25±14.3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药物中毒、恶性肿瘤、既往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伴影响血LAC水平疾病及入院治疗不足72 h死亡者。
1.2 研究方法患者入院后均予以高流量吸氧、高压氧、改善脑组织代谢、防治脑水肿、促进苏醒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有输血指征时予以输血、器官功能支持等。于入院后第1~5天进行连续动态监测BIS(美国泰科BIS检测仪),监测时间点统一选择在上午09:00-11:00,以减少时间因素产生的影响。每天进行3个时间点(09:00、10:00、11:00)BIS监测并记录,取3次BIS值的平均值。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与BIS监测相同时间段),在不吸氧状态下(吸氧者暂停吸氧1 h后),采集患者动脉血1 mL(一般于上午9:00),采用血气分析仪(GEM Premier 4000)对患者动脉血LAC水平进行测定,并计算LCR,LCR=(治疗前血LAC水平-治疗后血LAC水平)/治疗前血LAC水平×100%。以出院痊愈后60 d为观察终点,观察患者是否发生DEACMP,将DEACMP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不同时刻LCR、BIS进行对比。
1.3 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LCR与BIS之间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CR、BIS及二者联合对ACOP患者发生DEACMP的预测效能;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BIS值比较DEACMP组在第1天、3天、5天的BIS值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 1。
组别 | 例数 | 第1天 | 第3天 | 第5天 |
DEACMP组 | 33 | 55.12±9.68 | 57.68±10.62 | 63.41±8.96 |
预后良好组 | 61 | 64.25±8.36 | 70.51±7.62 | 81.86±6.25 |
t值 | 10.013 | 6.762 | 11.684 |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DEACMP组在第1天、3天、5天的LCR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 2。
组别 | 例数 | 第1天 | 第3天 | 第5天 |
DEACMP组 | 33 | 8.62±2.31 | 9.32±1.68 | 11.89±3.25 |
预后良好组 | 61 | 11.24±1.56 | 12.31±2.74 | 13.58±2.96 |
t值 | 6.534 | 5.707 | 2.552 | |
P值 | 0.000 | 0.000 | 0.012 |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EACMP组第1天、3天、5天的LCR与BIS之间呈正相关(r1d=0.371, r3d=0.516,r5d=0.437, P<0.05);预后良好组第1天、3天、5天的LCR与BIS之间亦呈正相关(r1d=0.373, r3d=0.574,r5d=0.472,P<0.05)。
2.4 LCR、BIS及其联合预测DEACMP的ROC曲线分别绘制LCR、BIS及二者联合预测ACOP患者发生DEACMP的ROC曲线,LCR、BI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95%CI:0.707~0.897)、0.941(95%CI:0.886~0.997),最佳界值分别为63、9.2%,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2.3%、84.1%,特异度分别为76.3%、96.7%。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879~1.000)。见图 1。
![]() |
图 1 LCR、BIS及其联合预测DEACMP的ROC曲线 Fig 1 ROC curve of LCR, BIS and their combined prediction of DEACMP |
|
ACOP在急诊内科尤为常见[9-10],以头痛、乏力等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严重者可引起昏迷。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经过2~60 d的假恢复期,可再次出现昏迷,并出现一系列以急性痴呆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即DEACMP。该类患者预后差,因此寻找早期方便、可靠的客观依据,对ASCMP中毒后积极救治及预防DEACMP发生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对于昏迷患者脑损伤程度的评估常采用GCS评分进行,但其主观性较强,易受到镇静药物等影响,难以预测病情进展及预后。
BIS能够实时反映大脑功能状况及意识情况, 其操作简便,易于理解,采用数值定量评估患者昏迷深度更为客观、直观,在ICU患者昏迷深度或脑损伤程度监测中有着广泛应用。但BIS也会受到镇静药物的影响。血LAC水平与缺血缺氧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随着缺氧程度增加,LAC水平持续增高。LAC水平增高是反映机体组织灌注不良及组织器官氧供需失衡的重要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评估机体组织灌注及组织氧代谢情况,更准确地评价治疗反应,LCR已成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经治疗后,ASCOP患者血LAC越快被清除,患者越能获得更好的预后。LCR与组织细胞灌注及氧合改善程度有关,若短期内组织灌注及氧合得到明显改善,则血LAC水平显著降低,LCR增高,使得发生风险降低。本研究显示,DEACMP组在第1天、3天、5天的LCR、BIS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提示LCR、BIS均与DEACMP发生相关,对判断ASCOP患者预后可能有益。应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显示,LCR、BIS及二者联合预测ACOP患者发生DEACM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941、0.949,表明LCR、BIS均可进行DEACMP的预测,二者联合能够提高预测效能。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1] | Chan MY, Tts A, Leung KS, et al.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in a regional hospital in Hong Kong: historical cohort study[J]. Hong Kong Med J, 2016, 22(1): 46-55. DOI:10.12809/hkmj144529 |
[2] | |
[3] | 樊乃根.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研究现状[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6): 856-858. DOI:10.13329/j.cnki.zyyjk.2015.0300 |
[4] | 张艳杰, 杜敢琴, 郭金朋, 等.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干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7): 794-798. |
[5] | 王维展, 李敬, 马国营, 等. 金纳多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2.012 |
[6] | 于海玲, 悦雄, 聂冬妮, 等. 北京市120院前急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4): 544-546.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3-2002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
[8] | 张家良, 周思超. 16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 20(3): 172-173. DOI:10.3969/j.issn.1007-0478.2013.03.012 |
[9] | Kaya E. Acute intoxication case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J]. World J Emerg Med, 2015, 6(1): 54.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15.01.010 |
[10] | 张艳杰, 杜敢琴, 郭金朋, 等.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干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7): 794-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