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Vol. 29 Issue (11): 1495-1497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11.024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医疗保障工作回顾分析
王毅1 , 尹文强2 , 孟祥博1 , 陈平2 , 武培丽2 , 张进军3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102100;
2 北京市延庆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102100;
3 北京急救中心 100031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为“2019北京世园会”,别称为“长城脚下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国际展览局(BIE)认可的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举办,延庆区承办的最高级别的国际性园艺类展览展示盛会(A1级别)。本届世园会共有全球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举行了100余场国家日和荣誉日活动、3 000多场民间文化活动,吸引了近千万人次参观,展出规模之大、参展方数量之多,刷新了A1类世园会历史纪录。为确保本届世园会顺利进行,北京市政府按照AIPH的要求,详细制定了园艺博览会的医疗保障方案,在组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本届世园会医疗保障任务。本研究对2019北京世园会期间就诊的6 913例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探讨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特点,为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或其他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北京世园会医疗保障服务对象为开园期间的国内外游客、所有园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各国参展单位人员,共计约1千万人。

1.2 医疗服务

北京急救中心120延庆分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安排2辆监护转运型救护车及急救设备、场馆内及门区各放置10台智能AED(体外自动除颤仪)、800兆手台通讯设备,另包括5G医疗设备系统等。120延庆分中心抽调安排入园救护车司机,每天由1人专门负责救护车的相关工作;分中心还选备2组医护人员以备急需;急救中心调度人员每天关注与世园会地域人群相关的急救动态。医疗保障人员的选派与培训,延庆区医院及中医院各选派骨干医护人员12名,其中8人入园,4人院内备班,选派前强化理论、技能、大会保障经验的培训,邀请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讲师,院内专家一同开展相关培训;同时组织园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500余人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组织协调开展世园会突发事件全流程全要素的应急救援演练3次,配合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3次。建立园区与调度指挥中心双重扁平调度体系,顺利完成开园前三次压力测试的医疗保障工作。

1.3 服务地点

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范围内及停车场。本届世园会园区内设2个医疗救助点;停车场设临时1个医疗救助点。

1.4 服务时间

2019年4月28日至2019年10月9日,即世园会开幕式当日至闭幕式当日的165天,医疗站在开园前30 min开放,在闭园后30 min关闭。

1.5 病例采集

2019北京世园会医疗站按照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120急救中心和延庆区卫健委的要求制定了园区症状监测登记表,并要求各医疗站点进行实时登记完善。本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4月28日至2019年10月9日,即世园会开幕式当日至闭幕式当日期间记录的所有病例资料。

1.6 统计学方法

将园区症状监测登记表的Excel数据导入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次世园会医疗保障总人数约1千万人,各医疗站点接诊患者共6 913人,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0.07%。

2019世园会医疗站接诊6 913例患者,其中4月(29-30日)78例、5月1 711例、6月1 237例、7月1 178例、8月1 385例、9月961例、10月(1-7日)363例,见图 1

图 1 2019北京世园会医疗站各月接诊情况统计

在各医疗站接诊的6 913例患者中,外伤2 967例(42.92%)、肠道疾病795例(11.50%)、上呼吸道感染750例(10.85%)、慢性病急性发作740例(10.70%)、中暑304例(4.40%),过敏245例(3.55%)、其他1 111例(16.07%)、传染性疾病1例(0.01%)。

在各医疗站点接诊的6 913例患者中,包括游客4 809例(69.56%)、工作人员1 200例(17.36%)、志愿者632例(9.14%)、各国参展人员272例(3.94%)。

3 讨论

大型活动中的医疗保障工作不仅有利于保障民众生命安全,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医疗保障服务是否成功不仅体现了急救中心和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也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组织与控制能力,更与我国政府形象息息相关[1]

本届世园会医疗站点共接诊6 913例患者,其中5月份最多,其次为7、8月,和世园会每月游客总量呈正比。所以大型活动在节假日或暑期这样的游客流量高峰期,必须做好医疗保障的准备工作。

在各种疾病中,外伤是大型公共活动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2019世园会园区内就诊患者最多的疾病,良好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对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本届世园会在各医疗站接诊的6 913例患者中,救治外伤患者2 967例(42.92%),无危重症病例,均为轻微外伤(多为扭伤、擦伤及划伤等),其中以工作人员和女性多见,考虑与工作人员进行场馆布置和女性穿高跟鞋有关。在大型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是需要反复强调的问题。加强民众健康宣传,尤其是参加大型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宣传,可以有效减少大型活动外伤的发生率。

本届世园会各医疗站接诊的患者肠道疾病排名第二位,共795例(11.5%),多为腹泻患者,考虑与饮食不洁或者饮食习惯改变有关。因此大型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一直是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届世园会各医疗站接诊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排名第三位,共750例(10.85%)。开园期间,北京延庆区的空气均为优良,哮喘和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很少,大多数来诊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延庆地区气候原因,延庆平均海拔在500 m以上,气候独特,昼夜温差大,大多数人未考虑到这个问题,部分人群容易获上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是夏天天气炎热,室内空调温度过低,同样抵抗力差的人群容易上呼吸道感染。所以无论是游客还是工作人员,参加大型活动前要将当地的气候因素考虑进去,同时最好不要将空调温度设定过低,也尽可能不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最好能够定时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本届世园会各医疗站接诊的患者慢性病急性发作和中暑所占比例也较高,考虑北京7至9月份天气炎热是主要因素,同时这段期间正值暑期,客流量明显增加,各场馆入场需排队等候,等候时间长及劳累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在本届世园会期间,接诊了一例疟疾患者,医疗站严格按照国家对乙类传染病的管理和上报制度执行,妥善处理好患者的隔离、转院和治疗工作,未对世园会和社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在本届世园会各医疗站点接诊的6 913例患者中,游客中的高龄、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是突发急危重症的重点人群,加强民众健康宣教,使游客来参加大型活动前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有客观地评估[3-4],同时加强各医疗保障人员对于重点人群发病后处理措施的培训。在大型活动中工作人员往往由于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缺乏休息等因素成为较大的就医群体。大型活动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针对风险高的工作人员群体进行了干预,通过宣教和劳逸结合等方式,降低发病率[5]

在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中,现场的医疗救治非常关键,除了要求医疗站的医务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外,优质高效的现场救援流程同样重要,包括预警与报警、应急响应、现场处置、现场撤离、伤员转运、定点医院接诊6个关键性的环节[6]。各医疗站的医疗人员在有患者来诊时,或在接到急救信息时,要能够快速反应,保证及时有效救治患者。同时各医疗保障人员应熟记场馆地形、通道、出入口,利于快速撤离患者,应注意在撤离的同时保证医疗措施的延续[5]。2019北京世园会配备了2辆救护车,均按照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的标准配备,随时做好患者的转运准备。本届世园会期间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认真落实《2019北京世园会突发事件市级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特制定工作方案:⑴园区内出现病伤患者,首席医疗官可直接派出园区内待命的救护车组,直接前往救治或转运;⑵园区内的游客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调度指挥中心反馈至园区内首席医疗官,直接派出园区内待命救护车组;⑶世园会园区外(包括园区停车场)的游客拨打120急救电话,120调度指挥中心按照就近原则立即调派日常急救值班车组。同时,医疗站点与定点医院(延庆区医院)的距离在5 km内,确保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医院,进行检查救治。同时,院前急救车组人员应做好与医院的病情交接。只有做好救援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做到医疗保障的万无一失。

本届世园会共配备10台体外自动除颤仪(AED),预计基本能满足世园会期间的急救需求。但在实际中,AED在世园会期间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开园期间有一例心脏骤停的患者,工作人员在现场使用AED,并持续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赶到现场,该患者复苏成功,并顺利转至定点医院救治。普及“救命神器”AED,要实现观念技能与技术设备相匹配,即普及“救命神器”攻略要做全套,不仅要解决关键时刻“没得用”的问题,也要同步解决“不会用”和“不敢用”的问题。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率的高低,直接关乎急救成功率。延庆区要善于学习借鉴,探索适合自己的急救知识技能普及路径,让更多的延庆民众掌握急救技能。

本届世园会的一大亮点,就是搭建5G远程急救协作、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协作系统及急救指挥服务中心。北京市设置了智慧医疗项目,实现了三级医疗保障机制。世园会的两个医疗站点,均可以通过5G通讯网实现远程医疗技术及健康监测产品,突破城市郊区时空限制,实现从“现场—救护车—医疗点—当地医院—支持医院”的连续、实时、高清、多方协作的远程医疗急救医院与园区内医疗站点及120急救车组的有效对接。在2019年5月25日上午11时许,世园会园区内一名游客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世园会医疗保障体系首次利用5G技术,实现院前救治与院内治疗的完美配合,经过1小时38分钟,在园区和医院之间上演了一场“生死接力”。另外还有50例急危重症的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后都应用了5G技术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在转运途中与定点医院进行有效对接。

本届世园会的大型医疗保障任务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医疗保障社会影响大,服务人群范围广;⑵对急救人员素质要求高,外语至少四级以上;⑶地域特点明显,如延庆区季节特点、极端天气等;⑷活动时间跨度大。这些因素对园区2个医疗站点以及城市的急救保障能力、体系是一次考验,对提升急救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急救中心承担着大型活动公共卫生保障的院前急救工作,为了快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实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医疗救援工作,应规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前应急医疗救援工作。今后可以组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演练,开展实地医疗保障经验的学习交流活动,同时为后续的北京冬奥会赛事医疗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胡雅洁, 姜鸿, 陈丽霞, 等. 浅淡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 18(4): 334.
[2] 陆峰, 许臻晔, 李明华, 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伤患者转运救治情况的相关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4): 300-302. DOI:10.3969/j.issn.1009-4237.2012.04.004
[3] Zhang JJ, Wang LD, Chen Z, et al. Medical care delivery at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J]. World J Emerg Med, 2011, 2(4): 267-271.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11.04.004
[4] Hadjichristodoulou C, Mouchtouri V, Soteriades ES, et al. Mass gathering preparedness: the experience of the Athens 2004 Olympic and Para-Olympic Games[J]. J Environ Health, 2005, 67(1): 52-57. DOI:10.1002/jcop.20051
[5] 胡南, 王立, 张进军, 等. 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737例患者的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10): 1082-1085.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10.006
[6] 陈志, 张永利, 万立东, 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802例急救转运病案特点分析[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 22(1): 32-35. DOI:10.3760/cma.j.issn.1003-0603.2010.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