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浙江省增龄与理化损伤性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3
园区是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化工行业安全的重要风险源。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水平不仅能有效提升化工行业总体安全水平,更是推动化工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提。近年来,化工园区安全事故率大大下降,但追溯一些重大事故的背后原因发现,很多化工园区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数字化平台支持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导致园区和企业对危化品实时状态掌握、更新不及时,也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对化工安全的预防和及时处理防控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1]。为此,在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应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加快数字平台建设,加大和创新政策支持,提升园区和企业安全数字化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水平,助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2]。
1 化工园区安全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化工园区在促进安全统一监管、环境集中治理、上下游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化工行业的主要发展阵地。化工园区是一个完整、复杂的体系,生态、资源的多重约束促使生产活动高度集聚,其突发安全事故具有连锁性、扩张性等特点,可对园区内部、周边的多功能系统造成伤害。近年来,化工园区安全事故频发: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事故爆炸范围扩大与该企业超量储存及将不同类别的危险货物混存密切相关;2018年四川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7·12”重大爆炸着火事故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有关;2019年“3·21”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是由于企业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燃烧引发硝化废料爆炸[3]。这些突发安全事故不仅对人民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但是,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在数字经济时代未能实现根本性的改善,产业数字化发展迟缓、园区和企业数字转型积极性不高、安全领域的数字化应用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化工产业数字化发展迟缓,未能形成对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有效支撑一是对数字技术对化工行业安全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认识不够。相较于制造业,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数字技术主要应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数字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关注不够。二是数字技术在化工行业的总体渗透率较低,难以发挥其对行业安全的支撑作用。大部分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传统阶段,主要通过人工检查、定期登记等方式对危化企业及其危险源进行监测和管理,更为有效、经济其可实时动态监测的数字化手段使用普遍不足。三是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数字化平台发展迟缓,且仅有的少数平台(例如中国中化电商平台、卡奥斯氯碱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也主要集中在交易和生产环节,对于安全领域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化工行业的数字化平台缺乏对安全管理的足够重视[4]。
1.2 园区和企业引入数字化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不高一是在化工行业总体利润相对较低的背景下,企业缺乏冗余资源来投入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运行。我国化工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附加值较低,以化学原料药为例,我国的全球份额高达68.3%,但集中在中间体领域,化学药物的最终产品市场份额极低。这就导致我国化工行业的总体利润水平较低,企业缺乏冗余资源投入到数字化领域[5]。二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来激励园区和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中小化工企业借助平台加快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数字化改造,持续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建设,但是,缺乏具体的财税信贷支持配套政策,园区和企业新增的投入未能得到有效的补偿支持。
1.3 化工园区的数字化应用不足,不利于化工行业在数字时代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一是传统手段难以保证对化工危险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化学园区的危险源既发生在作为生产资料的化工原料储运过程中,也包括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当操作,还发生在生产后的废料的不当处理上,传统监测方式难以实现对化学危险源的实时、动态和全程监测。二是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系统落后,有效控制化学泄露和防范风险进一步扩大的能力不足。从化工园区一些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测数据不足,缺乏用于远程控制、自动控制乃至智能控制的设施,对于可能突发的安全事故应对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化学泄露、爆炸等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化。三是诊治工作短板突出,造成园区应对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十分困难。例如,对毒物、防护方案、中毒临床症状、解毒剂、诊疗指南等未能形成一个整合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不利于对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科学防范,也不利于对化学中毒患者的及时有效诊疗[6]。
2 以数字化转型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数字技术向化工产业各环节深入渗透是数字经济时代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决化工产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迟缓、园区和企业数字转型积极性不高、安全领域的数字化应用不足等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平台建设,加大和创新政策支持,提高园区和企业安全数字化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水平。
2.1 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对化工园区安全的支撑能力一是构建数字化风险监测与预警平台并将其融入到化工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完善园区内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功能,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识别、分析园区内潜在的致灾因子,编制个性化园区风险评价图;利用全面感知监测系统及数据传输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多维度监督并整合多维度信息,及时准确地捕捉风险因子,并实现对生产全过程可视化、精细化、系统化的管理,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二是构建智慧数字应急平台,实现科学应急管理和诊治。采用遥感监测装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及时发现事故风险并上报,通过对事故信息的快速采集、传输、分析、集合,全面理解并输出应急管理需求,自动关联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基于各类风险预测模型及数据库信息资源整合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提供智能方案辅助决策;基于大数据平台,打破信息沟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及同步,对可用的应急和诊治资源(队伍、物资、专家)进行统一调配管理,实现多部门及多资源应急联动、协同,提升应急和诊治效率;利用动态监测和全面感知技术,智能化分析情景动态变化,实时管理应急过程并动态调整应急策略。
2.2 强化政策支持,提升企业和园区数字化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加大对化工行业数字化发展的财税、信贷支持政策,降低企业数字化投入成本。例如考虑将化工企业数字化投入的软硬件、人员支出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数字化投入给与专项信贷支持,并对数字化转型的园区和企业给与奖金或者荣誉奖励,考虑对化工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放数字化转型“补贴券”以激励其部署数字化安全设施和服务采购。二是激发园区安全管理及数字化创新的内在动力。参照国家级园区、特色园区的评价模式,工信部门或者安监部门可设立“数字安全园区”等级体系,并配套相应的财政或者税收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化工园区加大安全领域的数字化投入。三是鼓励园区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建化工安全平台。工信部门和安监部门需进一步强化协同和提升服务,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园区企业合作,形成行业视角下的安全管理新模式,促进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升级。
2.3 创新政策工具,加快化工企业的安全数字化转型一是尽快推进化工企业的安全数字化转型政策落地。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文件相对较多,但专门针对化工行业安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政策分散在各类政策之中,建议由工信或者安监部门结合化工行业的现实,制订具体落地的技术细则和文件。二是鼓励化工企业创新安全数字化转型中的合作模式。例如参照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探索安全数字化合同管理模式,形成中小企业和数字共建平台、共担成本和共享收益的目标。三是强化对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共享模式推广。鼓励平台企业提供易用性工具和辅导工程师,由财政采购补贴中小化工企业采购和应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1] | 林长喜, 王璐瑶. "十四五"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与发展路径研究[J]. 化学工业, 2020, 38(1): 21-25. DOI:10.3969/j.issn.1673-9647.2020.01.005 |
[2] | 陆远强. 关于完善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议[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1): 6-8. DOI: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1.002 |
[3] | 查文章, 嵇友林, 郭建军, 等. 区域性医疗中心在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中的主导作用: 响水"3·21"爆炸事故救援思考[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11): 1363-1365.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11.006 |
[4] | 赵军凯, 吴锦涛. 工业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技术: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业网络安全管理[J]. 新型工业化, 2021, 11(10) 164-168, 172. DOI:10.19335/j.cnki.2095-6649.2021.10.039 |
[5] | 陆远强. 关于引导企业提升化学中毒突发事件应对水平的建议[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 15(1): 3-5. DOI:10.3877/cma.j.issn.1674-6880.2022.01.001 |
[6] |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院前急救学组, 北京医师协会院前急救分会. 特重大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策略专家共识[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 6(1): 1-4.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8.0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