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中国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未来十年载人航天任务将更加密集和繁重,成为常规性任务。我国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飞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但航天员意外伤害的风险永远不能轻视[1-2]。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医疗救援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医-护组合模式是目前公认的最普遍、最高效的航天医学救援医务人员配置方式[4]。既往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本中心护理人员随医疗队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培训和演练。但是前期护理带教均为传统教学方法,即依靠经验教学和以老带新,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不系统,缺乏规范和标准的培训体系,故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十分重要。既往研究表明,模块化实训[5-6]和情景模拟培训模式在护理带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8]。因此,本研究拟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培训中引入模块化分解和情景模拟救援演练,分析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参训人员满意度,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不同,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载人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培训体系积累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载人航天医疗救援队中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组(实训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每组各10人。两组由同一带教团队进行教学培训,带教团队由1名副主任护师和2名资深主管护师组成。
1.2 护理培训方法 1.2.1 传统教学方法按照既往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培训方案及流程,由带教老师凭经验教学,向参训护理人员口头讲授航天医疗救援护理救护体系的内容,组织操作示范演练。
1.2.2 航天医疗救援护理情景模拟培训情景模拟培训依据《空间站任务着陆场返回舱前航天员救治专家共识》[3],结合航天员紧急医疗救护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标准操作流程和舱前、后送载体内护理工作流程,设置能够充分反映舱前救治、医疗后送过程以及可能出现意外伤情的救援案例情景。脚本拟定后由专家组评估审阅、完善定稿,制作演练视频。教学过程中由带教老师指导参训护理人员观看演练视频并饰演案例中的角色,参与及感受救援模拟场景。
1.2.3 航天医疗救援护理模块化实训模块化实训依据“神舟十二号”空间站医疗救护保障任务中护理难点与对策[9]、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保障护理[10]和航天员紧急医疗救护SOP标准操作流程等资料,将载人航天医疗救援中护理内容进行模块化计划及分解,编写实训模块(表 1)。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严格按照分解表中的内容要求进行授课,指导参训护理人员观看救援视频、进行救援演练,并指导有效实操,直至达到预期目标。
实训项目 | 模块名称 | 实训子模块项目 | 教学方式 | 知识掌握程度 |
医疗救援 | 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医疗救护理论培训 | 载人航天工程总体知识 | 多媒体教课 | 了解 |
载人飞船返回程序 | 多媒体教课 | 了解 | ||
空间站任务着陆场相关技术状态 | 多媒体教课 | 了解 | ||
航天员相关疾病医疗救护 | 多媒体教课 | 掌握 | ||
航天员现场医疗救护 | 多媒体教课 | 掌握 | ||
护理人员职责及分工 | 多媒体教课 | 掌握 | ||
交接记录单内容 | 多媒体教课 | 掌握 | ||
医疗物资 | 舱前和载体上急救物品种类和位置固化 | 多媒体教课 | 掌握 | |
实操 | ||||
舱前和载体上医疗物资仪器、耗材、设备、药品的用途和功能 | 多媒体教课 | 掌握 | ||
实操 | ||||
紧急救护流程 | 掌握11种现场紧急救护流程 | 多媒体教课 | 掌握 | |
急救技术 |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骨髓腔穿刺等 | 情景模拟 | 掌握 | |
实操 | ||||
医疗救护程序的模拟演练 | 舱前急救 | 情景模拟 | 掌握 | |
实操 | ||||
直升机、救护车平台急救及沟通交流 | 情景模拟 | 掌握 | ||
实操 | ||||
转运与后送 | 情景模拟 | 掌握 | ||
实操 | ||||
空地联合救护演练 | 舱前急救 | 实操 | 掌握 | |
直升机、救护车平台急救 | 实操 | 掌握 | ||
转运与后送 | 实操 | 掌握 | ||
直升机登离机训练 | 实操 | 掌握 | ||
常规工作 | 物品的整理与熟练 | 对各仪器进行充电、调试;熟悉舱前和载体上急救物品种类和位置 | 实操 | 掌握 |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 |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消耗物品进行补充登记 | 实操 | 掌握 | |
书写各类记录单 | 救护记录单、交接记录单等 | 实操 | 掌握 |
实训组和对照组分别经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传统教学培训后,对参训护理人员按照本中心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培训考核方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考核共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等级,并比较实训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发放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参训护理人员从5项内容对自己在考核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整个航天医疗救援护理体系的认知、舱前救治及医疗后送过程的掌握程度、应急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救援自信心进行自我评价。每项内容评分最低1分,最高10分,调查问卷满分共5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护龄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见表 2。
指标 | 对照组n=10) | 实验组(n=10) | 统计值 | P值 |
年龄(岁,x±s) | 38.7±2.6 | 38.8±2.8 | 0.079 | 0.938 |
护龄(年,x±s) | 16.5±2.7 | 16.8±2.8 | 0.234 | 0.818 |
性别(例) | - | 1.000 | ||
女 | 10 | 10 | ||
男 | 0 | 0 | ||
文化程度(例) | - | 1.000 | ||
本科 | 10 | 10 | ||
研究生 | 0 | 0 | ||
职称(例) | - | 1.000 | ||
主管护师 | 10 | 10 | ||
护师 | 0 | 0 |
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实训组理论考核成绩为优秀8例、良好2例,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为优秀3例、良好2例、合格5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组别 | 例数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P值 |
对照组 | 10 | 3 | 2 | 5 | 0 | 0.012 |
实训组 | 10 | 8 | 2 | 0 | 0 |
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实训组操作考核成绩为优秀9例、良好1例,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为优秀4例、良好2例、合格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组别 | 例数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P值 |
对照组 | 10 | 4 | 2 | 4 | 0 | 0.016 |
实训组 | 10 | 9 | 1 | 0 | 0 |
护理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组得分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在整体课程认知、舱前救治及医疗后送过程的操作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救援自信能力5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 5。
组别 | 例数 | 整体课程认知 | 操作能力 | 紧急应变能力 | 团队协作能力 | 救援自信能力 |
对照组 | 10 | 6.3±0.5 | 6.3±0.7 | 6.3±0.5 | 6.5±0.4 | 6.5±0.5 |
实训组 | 10 | 9.0±0.6 | 9.0±0.4 | 9.0±0.3 | 9.0±0.2 | 9.2±0.2 |
t值 | -20.880 | -17.157 | -28.146 | -22.314 | -22.901 | |
P值 | < 0.001 | < 0.001 | < 0.001 | < 0.001 | < 0.001 |
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健康是载人航天系统工程的首要任务和目标,而医疗救援是最根本的保障,也是底线思维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舱前医疗救援、医疗载体内救治以及医疗后送中,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携行仪器设备的使用,包括便携式呼吸机、心电监护除颤仪、负压吸引器、骨髓腔穿刺输液系统等。能够在严寒、微光等不利环境以及直升机、救护车等不同医疗载体中,准确无误执行医嘱,迅速完成静脉输液、骨髓腔穿刺、导尿、放置胃管等各种护理操作技术。熟练掌握航天员紧急医疗救护预案中各种伤情的护理救治流程,配合医生完成危重伤情患者的救治,辅助医生进行气道建立、心肺复苏、外伤包扎固定等操作,协助搬运后送航天员。掌握所有药品、器械、装备等存放的固化位置。训练结束后,需要对所有物资进行清点登记、整理清洁、电池充电、库存核对。任务结束后对所有物资进行工作交接,完成任务经验分享。
面对繁重、复杂的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工作,行之有效的岗前护理培训尤为重要。既往的护理培训多采用以老带新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依靠带教老师口头讲授、示范等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虽然在前期航天医疗保障护理教学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灌输式教学方法培训周期较长,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接受性较差,效率较低。本研究在既往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培训基础上引入了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模式,结果显示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后,参训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参训护理人员对整个体系的认知、舱前救治及医疗后送过程的掌握程度、救援应急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救援自信心5个维度自我评价的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
模块化带教模式是是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将理论内容及操作技能按制定好的模块化流程进行教学[11],规范了带教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全面,目标更明确,整个课程呈现系统化、规范化。带教老师严格按照模块化流程项目带教,使整个带教过程有计划、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有效地防止漏项[12]。情景模拟教学是根据前期传统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由护理人员来饰演案例中的角色,让护理人员感同身受救援模拟场景,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方便灵活,可控制性好的特点[13-14],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教学辅助方法[15]。在情景模拟训练中,护理人员会不断将实训中形成的想法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展现,不仅可以帮助其整理思路,使护理人员将相关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而且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不断进行推理,将“知”与“行”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16-17]。
载人航天医疗救援任务特殊、艰巨、责任重大,舱前救治、医疗载体内救护、医疗后送过程都极其重要。同时载人航天医疗救援任务的护理操作项目及突发事件较多,单纯的经验教学,虽然在前期保障任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尚不能完全满足载人航天医疗救援的特点及护理人员对整个体系知识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带教质量。本中心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培训中采用了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模式,首先将载人航天医疗救援护理工作分为医疗救援和常规工作两大项,再细分为9个任务模块和21个实训子模块,针对不同实训模块制定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带教内容,做到护理培训重点内容突出,掌握目标明确。同时结合护理培训模块,设置模拟舱前救治、医疗后送过程等场景,以情景模拟形式将空地联合救护演练内容拍摄成视频,使各演练实操环节更加可视化、标准化。通过情景模拟训练使参训护理人员能够针对救援过程,迅速做出反应、准确应对,提高了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及合作能力。本研究表明,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情景模拟结合模块化实训教学法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带教模式。通过设置模块化实训内容、空地联合救护演练视频,为载人航天任务医疗救护护理人员的教学提供系统性、可视化的培训,不仅提高了参训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救援应急的工作能力素养,同时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得到了护理人员的认可,整体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医疗救援始终伴随着载人航天的各个阶段,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入空间站长期载人驻留阶段。在整个任务期间段航天员随时都有可能紧急撤离,返回地面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复杂的伤情。医疗救援是航天员生命健康最后的保障底线,救治力就是战斗力。护理团队作为载人航天医疗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娴熟过硬的操作技能、丰富的救护经验、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才能在救护过程中快而准,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之后可通过扩大样本量,以及拓展更多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在组织管理、培训体系维度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实践,通过积累和总结,不断优化培训模式、提升带教效果,从而更高效完成救护保障任务。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高晓佩:撰写论文初稿;孙培鸣、毛帅:论文设计与修改;李静、丁丽萍:文献检索与分析;李连勇、高俊峰:论文修改及英文摘要润色;刘晓明、程玉霞:论文指导
[1] | 谭荣, 杨鹤鸣, 娄晓同, 等. 神舟十二号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医疗救护新特点与对策[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 30(11): 1308-131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11.005 |
[2] | 谭荣, 顾建文, 李鲁, 等. "神舟十一号"飞船航天员医疗救护保障特点与应对策略[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12): 1325-132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12.026 |
[3]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神舟十二号任务东风着陆场医疗救护队. 空间站任务着陆场返回舱前航天员救治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31(6): 18-725.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6.003 |
[4] | 国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 航空医学救援医务人员配置专家共识组. 航空医学救援医务人员配置的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8): 840-84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8.004 |
[5] | 徐婷婷, 王维维, 张元红. 模块化教学方案在急诊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 2(3): 251-256. DOI:10.3761/j.issn.2096-7446.2021.03.011 |
[6] | 丁小勇, 赵丽, 仓宝成, 等. 模块化教学结合智能化战创伤模拟训练教学系统在野战方舱医院护士战备救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 2022, 22(5): 371-376. DOI:10.3969/j.issn.1671-315x.2022.05.014 |
[7] | 刘娜, 岳波, 刘薇, 等.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 41(12): 1551-1553.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20.12.038 |
[8] | 杜跃, 刘振宁. 情景模拟联合案例讨论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12): 35-38.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20.12.015 |
[9] | 宋雪苹, 程玉霞, 杨鹤鸣, 等. 神舟十二号空间站医疗救护保障任务中护理难点与对策[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31(7): 871-875.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7.006 |
[10] | 彭星, 何禹, 宋雪苹, 等. 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保障护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31(6): 748-75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6.008 |
[11] | 熊映红, 张蔚蔚, 王晓琴. 模块化教学在护理综合实训中的实践[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1): 46-50. DOI:10.19494/j.cnki.issn1674-859x.2017.01.015 |
[12] | 杨芳. 模块化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17): 2427-2429. 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7.17.041 |
[13] | 邵芳. 基于案例教学的情景模拟授课模式在急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22): 182-183. |
[14] | 程萍, 郭敏, 姚莉. 情景模拟联合PBL在急诊科护理实习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 18(5): 497-501. DOI:10.3760/cma.j.issn.2095-1485.2019.05.017 |
[15] | 孙艳艳, 王辉坤.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 17(3): 99-100.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15.03.035 |
[16] | 孙静, 寇京莉, 郭京. 情景模拟教学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症状护理》课程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5): 602-605.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7.05.003 |
[17] | Rossler KL, Kimble LP. Capturing readiness to learn and collaboration as explored with an interprofessional simulation scenario: a mixed-methods research study[J]. Nurse Educ Today, 2016, 36: 348-353. DOI:10.1016/j.nedt.2015.08.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