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其患病率持续升高。临床上,心衰患者常因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急性失代偿而反复住院,甚至危及生命,预后较差[1-2]。对于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甚至机械循环辅助装置[3]。传统的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虽然能够增加心肌收缩力,暂时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减轻症状,但不利于AHF患者的长期预后。
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正性肌力药物,具有钙离子增敏、开放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抑制磷酸二酯酶Ⅲ等多重作用机制。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4-7],左西孟旦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HF,疗效显著,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增加患者病死率。国内外多项指南均推荐其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AHF[3, 8-9]。但在我国临床实践中使用左西孟旦现状资料尚缺乏,有必要进行真实世界的观察性研究,了解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北京地区共有20家医院参与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于急诊科、心内科或重症监护病房就诊的AHF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3],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决定使用左西孟旦治疗,本研究不干预临床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方法、目的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选。本研究方案由阜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批号:2021-ZX06)。
1.2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入选后,由各中心研究者收集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心率,既往病史;入院时呼吸困难程度(平卧位1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分,半卧位3分,端坐呼吸4分)、超声心动图结果,记录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AHF的病因及诱因、用药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肌酐水平、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改良的MDRD公式计算)、心房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或N末端心房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
研究用药为静脉用左西孟旦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记录左西孟旦的用法用量,包括左西孟旦负荷剂量、负荷剂量用药时间;维持剂量、维持时间,是否调整维持速度及调整原因;负荷剂量、维持剂量及调整剂量前后的血压和心率。
1.3 评价指标本研究主要观察的疗效指标包括:(1)症状改善程度:分别在给药后的6 h及24 h时,使用七级Likert量表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程度(明显改善、中度改善、轻度改善、无改善、轻度加重、中度加重、明显加重);(2)BNP和(或)NT-pro BNP的变化:基线、用药后12~24 h、48~72 h分别检测BNP或NT-pro BNP水平、Cr水平,并计算eGFR值。(3)LVEDD及LVEF变化:基线、用药后住院期间/1周内可择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记录LVEDD及LVEF。
记录左西孟旦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低血压(左西孟旦后收缩压降低超过40 mmHg或低于80 mmHg,1 mmHg=0.133 kPa)、心律失常(需要医疗处理的任何心律失常,治疗措施包括加用、停用或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或起搏治疗、复律治疗等)及其他不良反应(腹胀、消化道反应、头痛、恶心、呕吐等)。并记录相应的处理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M(Q1, Q3)]进行统计描述,与基线数值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前后差异。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前后的变化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所有的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本研究共纳入北京地区20家医院就诊的使用左西孟旦的800例AHF患者,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如表 1所示。其中男性536例,占67%;年龄为(65±17)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14±4.37)kg/m2,入院时收缩压为(119±23)mmHg、心率为(88±21)次/min。共83例患者基线时BNP水平为789(483,1 722)pg/mL,其余717例患者NT-pro BNP水平为6 250(3 215,13 332)pg/mL,所有患者基线cTnI水平为0.041(0.012,0.308)ng/mL。所有患者基线时LVEDD为(60±12)mm,LVEF水平为(36±11)%。
变量 | 结果(n=800) |
年龄(岁)a | 65±17 |
男性例数(%) | 536(67) |
BMI(kg/m2)a | 24.14±4.37 |
收缩压(mmHg)a | 119±23 |
心率(次/min)a | 88±21 |
实验室检查结果 | |
白细胞计数(109/L)a | 8.36±3.38 |
血红蛋白浓度(×g/L)a | 122±26 |
血小板计数(×109/L)a | 208±86 |
BNP(pg/mL, n=83)b | 789(483,1722) |
NT-pro BNP(pg/mL, n=717)b | 6250(3215,13332) |
cTnI(ng/mL)b | 0.041(0.012,0.308) |
肌酐(mmol/L)a | 111.49±64.82 |
eGFR[mL/(min·1.73 m2)]a | 73.98±34.79 |
血钾(mmol/L)a | 4.11±0.55 |
血钠(mmol/L)a | 138.85±5.34 |
Hs-CRP(mg/L)a | 23.8±41.6 |
ALT(IU/L)a | 48.0±101.7 |
AST(IU/L)a | 57.4±115.1 |
超声心动图参数a | |
LVEDD(mm) | 60±12 |
LVEF(%) | 36±11 |
注:a为x±s;b为M(Q1, Q3);BMI为体重指数,BNP为心房钠尿肽,NT-pro BNP为N末端心房钠尿肽前体,cTnI为心肌肌钙蛋白I,eGFR为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hs-CRP为高敏C反应蛋白,ALT为谷丙转移酶,AST为谷草转移酶,LVEDD为左室舒张末径,LVEF为左室射血分数 |
对所有AHF患者病因、诱因、伴随疾病、院内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如图 1及表 2所示。病因方面,缺血性心肌病约占1/2,心肌病变(主要是扩张型心肌病)约占1/3;常见的诱因包括液体超负荷(325例,40.63%)、感染(193例,24.13%,主要是肺部感染)、心肌缺血/梗死(170例,21.25%)及药物依从性差(123例,15.38%)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77.9%的患者表现为半卧位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
![]() |
图 1 所有AHF患者病因(左)及诱因(右)分布情况 Fig 1 Distribution of etiology (left) and triggers (right) in AHF patients |
|
指标 | 例数(%) |
呼吸困难程度 | |
1级 | 91(11.4) |
2级 | 85(10.6) |
3级 | 314(39.3) |
4级 | 309(38.6) |
既往史 | |
冠心病 | 452(56.5) |
陈旧性心肌梗死 | 221(27.6) |
高血压 | 525(65.6) |
糖尿病 | 372(46.5) |
慢性肾功能不全 | 231(28.9) |
卒中 | 152(19.0) |
药物治疗情况,n(%) | |
ACEI/ARB/ARNI | 464(58.0) |
β受体阻滞剂 | 585(73.1)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402(50.3) |
袢利尿剂 | 681(85.2) |
托伐普坦 | 130(16.2) |
抗血小板药物 | 414(51.8) |
血管扩张药物 | 495(61.9) |
正性肌力药物a | 442(55.2) |
注:ACEI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NI为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正性肌力药物包括洋地黄类(地高辛、毛花苷C)、儿茶酚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 |
本研究中,不同中心左西孟旦用法各不相同,包括左西孟旦溶于50 mL、100 mL或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泵入或静滴。56例(7%)患者使用负荷剂量,负荷剂量范围为2.5~20.0 μg/kg,于5~15min内静脉泵入或静滴。与负荷给药前相比,负荷给药后收缩压[(133±25)mmHg vs.(130±22)mmHg,P=0.21]、舒张压[(77±17) mmHg vs. (74±13) mmHg,P=0.13]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持剂量为0.013~0.600 μg/(kg·min),共228例(28.5%)患者使用过程中调整剂量,其中22例(2.7%)因低血压降低给药速度,其余206例(25.8%)患者均为血压耐受情况下上调给药速度。与用药前血压相比,用药后6 h的收缩压[(111±18)mmHg vs.(114±19)mmHg,P < 0.05]和舒张压[(66±11)mmHg vs.(68±12)mmHg,P < 0.05]均有所下降。同样,用药后24 h的收缩压[(111±16)mmHg vs.(114±19)mmHg,P < 0.05]和舒张压[(66±11)mmHg vs.(68±12)mmHg,P < 0.05]较用药前降低。患者左西孟旦给药时间为300~3 750 min,时间(1450±307)min,其中290例(36.8%)患者用药时间超过1 440 min,10例(1.1%)患者因不良事件提前停药。左西孟旦用药剂量为1.5~25.0 mg,(11.84±2.11)mg。
2.3 左西孟旦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如下表 3所示,用药后6 h有16.5%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8.4% 患者中度改善及37.6%轻度改善(共72.5%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改善);用药24 h后83.4%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改善,其中34%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呼吸功能情况 | 用药后6 h | 用药后24 h |
明显改善 | 132(16.5) | 272(34.0) |
中度改善 | 147(18.4) | 177(22.1) |
轻度改善 | 301(37.6) | 218(27.3) |
无改善 | 197(24.6) | 123(15.4) |
轻度恶化 | 19(2.4) | 8(1.0) |
中度恶化 | 4(0.5) | 2(0.3) |
明显恶化 | 0(0) | 0(0) |
所有患者用药前BNP水平为689(406, 1509)pg/mL,与之相比,用药后12~24 h BNP水平[547(265, 987)pg/mL],及用药24~72 h后中位BNP水平[410(156, 697)pg/mL]均降低(P < 0.05)。NT-pro BNP中位水平也从用药前的6910(3 715, 13 914)pg/mL降低至用药12~24 h后4 217(2 300, 9 597)pg/mL(P < 0.05)及用药24~72 h后2 851(1 288, 6 191)pg/mL(P < 0.05),见图 2。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LVEF水平提升有统计学意义(36±11)% vs.(40±11)%,P < 0.05)。
![]() |
图 2 用药前、用药后12~24 h、用药后24~72 h BNP和NT-pro BNP水平变化示意图 Fig 2 Changes of BNP and NT-pro BNP levels at baseline, 12-24 h, and 24-72 h after levosimendan treatment |
|
在安全性方面,74例(9.3%)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事件,其中47例(5.9%)为低血压,均通过下调泵速(17例,2.1%)或应用升压药物(30例,3.8%)对症处理,仅2例(0.3%)需停药;15例(1.9%)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或室性心动过速,其中5例(0.6%)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需提前停药。其他不良事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共9例(1.1%)。另外,3例患者住院期间因心衰恶化而死亡,均未发生于左西孟旦用药期间。
3 讨论左西孟旦作为一种新型正性肌力药物,上市20年来在AHF及晚期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则在“真实世界”中观察左西孟旦用于治疗AHF患者的临床经验,本研究发现,左西孟旦主要用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的AHF患者中,用药时大多未使用负荷剂量,以维持24 h为主;用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明显,BNP/NT-pro BNP水平明显降低;且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研究纳入的800例AHF患者包括各种病因及诱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肌病变(扩张型心肌病为主),最主要的诱因包括液体超负荷、感染、心肌缺血/梗死及药物依从性差等,这与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到的数据类似[2]。所有AHF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约80%表现为坐位或半卧位呼吸困难,同时LVEF较低、BNP或NT-pro BNP水平均明显升高,临床上表现为心排血量降低伴低灌注,这也是国内外指南里推荐的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适应证[3, 8, 10]。其中,左西孟旦优选的人群包括: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缺血性心肌病,尤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右心衰竭和(或)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合并心肾综合征的患者等[9],这与本研究中观察到的患者人群相符。但指南里也强调,对于AHF患者需要根据淤血和外周组织灌注情况进行分型,正性肌力药物仅适用于“湿冷型”,即心排血量低导致的持续低血压和(或)组织低灌注者,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AHF患者。
既往随机对照研究中,左西孟旦以负荷剂量6~12 μg/kg静脉注射(> 10 min),继以0.05~0.20 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24 h。由于左西孟旦具有扩张血管作用,临床应用时对于低血压(收缩压≤100 mmHg)患者,不推荐予以负荷剂量。此外,负荷剂量给药可能与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相关[4, 11]。但本研究中,笔者观察到不同中心配液方法、给药方式均有所不同,与研究者用药习惯有关。13家中心的所有AHF患者均未使用负荷剂量,另7家中心中共56例(7%)患者使用了负荷剂量。但本研究发现,负荷剂量给药前后,AHF患者血压并无明显变化,考虑可能与用药前血压较高、负荷量较低及给药时间较短有关。在维持给药时,绝大部分患者(97.2%)维持速度均位于0.05~0.20 μg/(kg·min)范围内,给药后6 h、24 h血压较前轻度下降,推测与左西孟旦较长时间给药后的扩血管效应有关。但本研究中AHF患者给药前血压为(119±21)/(70±15)mmHg,仅3.6%患者用药前收缩压低于90 mmHg,提示真实世界中临床医生倾向于在血压正常的AHF患者中使用左西孟旦,但对于心原性休克的患者,指南推荐可将左西孟旦联用缩血管药物[10]。
疗效与安全性方面,既往大量证据表明,左西孟旦增加AHF患者的每搏输出量与LVEF,改善临床症状,降低BNP水平[7];且不增加心肌耗氧量[12],降低6个月死亡、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恶化的风险。本研究也观察到相似的趋势,AHF患者使用左西孟旦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明显,BNP或NT-pro BNP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且用药后1周内LVEF水平轻度升高。安全性方面,左西孟旦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低血压和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和头痛大部分是由于剂量过大或血管扩张所致。如前所述,本研究中纳入的AHF患者用药前血压相对正常,用药时均予以严密血压监测,并从小剂量开始滴定;如使用过程中出现低血压,首先下调剂量,必要时联用升压药物;因严重低血压停用左西孟旦的比例很低。另外,与其他正性肌力药物相比,左西孟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不明显[13]。本研究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较低,不排除与AHF病情相关,也提示左西孟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真实世界”观察了左西孟旦用于治疗AHF患者的现状,结果表明,对于各种病因或诱因的AHF患者,左西孟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BNP及NT-pro BNP水平,及LVEF水平,临床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张晗:数据收集及整理,统计学分析,文章撰写;姜莉、伏蕊、卿平、张璇、田涛、杨瑶瑶、冯广迅:数据收集,文章修改;杨艳敏:直接参与研究设计,技术指导,论文修改,研究经费及行政支持
参与单位及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晗、姜莉、伏蕊、卿平、张璇、田涛、杨瑶瑶、冯广迅、杨艳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佳梅、赵永祯、梅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戈程、张颖、王亮、朱志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姚道阔、沈爱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曹秋梅、赵栋),北京医院(全锦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石洁、邢雁伟)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张源波、张艳苓、贡玉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振华、腾飞),北京积水潭医院(范军、王继红、孙华毅),民航总医院(紫净、董磊、乔影、王威仪、王世聪、何畅),北京市回民医院(韩燕),应急总医院(顾菲菲),航空总医院(祖琳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慧娟、范振兴),北京华信医院(李馨、史婧、刘轶君),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林乐健),航天中心医院(王申),北京市海淀医院(韩萍),北京医院(文力、刘韬滔),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苏菲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梁海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崔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伟波、王岚、张前),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孙红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刘业成),北京安贞医院(魏路佳、吉庆伟、王喜福)
[1] | Zhang YH, Zhang J, Butler J, et al. Contemporary epidemiology,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eart failure (China-HF) registry[J]. J Card Fail, 2017, 23(12): 868-875. DOI:10.1016/j.cardfail.2017.09.014 |
[2] | Wang GG, Wang SJ, Qin J, et al.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acute heart failur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multicenter registry study with 1-year follow-up in a Chinese cohort in Beijing[J]. Chin Med J (Engl), 2017, 130(16): 1894-1901. DOI:10.4103/0366-6999.211880 |
[3]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0): 760-789.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10.004 |
[4] | Moiseyev VS, Põder P, Andrejevs N,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novel calcium sensitizer, levosimendan,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 due to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RUSSLAN)[J]. Eur Heart J, 2002, 23(18): 1422-1432. DOI:10.1053/euhj.2001.3158 |
[5] | Follath F, Cleland JG, Just 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levosimendan compared with dobutamine in severe low-output heart failure (the LIDO stud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J]. Lancet, 2002, 360(9328): 196-202. DOI:10.1016/s0140-6736(02)09455-2 |
[6] | Mebazaa A, Nieminen MS, Packer M, et al. Levosimendan vs dobutamin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the SURVIVE Randomized Trial[J]. JAMA, 2007, 297(17): 1883-1891. DOI:10.1001/jama.297.17.1883 |
[7] | 张宇辉, 卿恩明, 张健, 等. 国产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动力学和疗效对比观察[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8): 555-558.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2.08.014 |
[8] | McDonagh TA, Metra M, Adamo M, et al. 202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J]. Eur Heart J, 2021, 42(36): 3599-3726. DOI:10.1093/eurheartj/ehab368 |
[9] |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力衰竭学组, 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钙增敏剂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1, 4(1): 1-8.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1.1000077 |
[10] |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12): 1347-135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12.003 |
[11] | 汪月奔, 虞意华, 龚仕金, 等. 左西孟旦治疗32例高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J]. 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9(6): 433-438. DOI:10.3760/cma.j.cn112138-20190827-00587 |
[12] | 叶恭杰, 周建庆, 袁园, 等. 左西孟旦在改善ICU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氧供-氧耗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 30(9): 1070-107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09.005 |
[13] | Papp JG, Pollesello P, Varró AF, et al. Effect of levosimendan and milrinone on regional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arrhythmias in dogs[J]. 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 2006, 11(2): 129-135. DOI:10.1177/1074248406289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