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血清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炎院内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D-dimer and in-hospital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tis
作者:陈意浓,李青,于璐瑶,朱龙洋,王喆,焦思琪,杨亚柳,闫梦雯,张丽芳,李佳慧,吴文静,孙艺红
发布日期:2022-11-10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D-二聚体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对早期识别急性心肌炎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10- 2021年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清D-二聚体的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0.79mg/L,n=52)和低水平组(<0.79mg/L,n=54)。院内不良事件定义为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新发的心力衰竭。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索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平均36±16岁,男性占62.3%。与D-二聚体低水平组比较,高水平组患者入院时平均收缩压(114±21mmHg 比 121±14mmHg)和舒张压(71±13mmHg 比 76±10mmHg)较低,心率更快(97±26次/分 比 79±15次/分),C反应蛋白水平(6.82mg/dL 比 1.30mg/dL)及肌酐水平(86.95 μmol/L 比 68.80 μmol/L)更高,心电图出现QRS间期>120ms比例较高(25.0% 比 7.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心肌损伤标记物阳性比例无显著性差异。D-二聚体高水平组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高(67.3% 比 22.2%,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是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入院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预测院内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690~0.873),敏感度为74.5%,特异度为71.2%,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阳性预测院内不良事件AUC为0.831(95%CI:0.752~0.910),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78.0%。结论:入院时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预测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风险,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可提高预测价值。

陈意浓,李青,于璐瑶,朱龙洋,王喆,焦思琪,杨亚柳,闫梦雯,张丽芳,李佳慧,吴文静,孙艺红. 血清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炎院内不良事件的相关性[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31(11): 1491-1497.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11.010

伦理审批号:中日友好医院伦理委员会(2019-77-K49)

关键词: 急性心肌炎 院内不良事件 D-二聚体 心肌损伤标记物 危险因素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孙娟.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12例临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2023,41,9:692-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