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急症之一,发生率高,生存率不足10% [1]。在我国,OHCA每年发生约54.4万起,且发病率逐年上升[2]。19世纪6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心肺复苏技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和体外除颤仪的发明使得OHCA的治疗成为可能。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盟首次提出生存链的概念。根据心脏骤停发生地点不同,生存链可分为院内心脏骤停和院外心脏骤停两条链。经过修订,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的院外心脏骤停生存链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启动急诊响应,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高级复苏技术和康复[3]。在数字化时代,许多新兴技术可用于OHCA患者的诊疗,包括早期识别OHCA发生的小型智能设备;协助志愿者提供早期CPR和除颤的智能手机和手机应用(APP);赋能临床医生和急救接线员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在不同的场景中,对这些新兴技术的整合利用可能会构成改善OHCA患者生存率的下一个重大突破。本文将按照生存链的顺序对这些数字化技术进行综述。
赵志镒,崔灏,周泓志,唐子人. 数字化时代下的院外心脏骤停生存链支持[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32(7): 99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