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叙事连接--医患沟通的桥梁
Narrative Connection -A Bridge Between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作者:曾思培,曾湘丽
发布日期:2025-05-06

曾思培,曾湘丽. 叙事连接--医患沟通的桥梁[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 (5):697-697.

叙事连接--医患沟通的桥梁

解决单个视频无法上传

2024年寒假,学院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三学子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早期临床人文实践活动——“跟着专家出诊&陪着患者就诊”。本活动在于通过医生跟诊与患者陪诊的“双重体验”,以及门诊实践与深度访谈的“双重互动”,全方位、深层次地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与临床实践能力。

在陪伴患者就诊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叙事连接可以成为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也能帮助我们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其中来自某边远山区的武阿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得知他们千里迢迢前来求医时,我感到惊讶。武阿姨告诉我,她是被下乡帮扶的医生推荐来到这里的。她曾罹患肿瘤,本以为无望的时候认识了杨医生,并将她介绍至这里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多轮治疗后,武阿姨的病情最终得到了控制,这使她意识到当地医院在医疗设备和条件上的不足。我问阿姨这回是过来复诊的吗?武阿姨说:“平常复诊我都是按照杨医生开的单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后,发给杨医生看。这次主要是为了我女儿,2岁多了都还不会说话,平常交流需要非常大声才能有所反应,本来没当回事,但咨询了一下杨医生,让我们过来看看。”我被如此互信的医患关系震惊了,杨医生到底为何能够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

在随后陪诊的访谈过程中,武阿姨跟我分享了其肿瘤治疗初期的不愉快经历——虽然当时医生努力提供治疗,但效果不稳定且身体状况起伏,加之缺乏清晰的病情说明,让她倍感焦虑。每次治疗带来的剧烈疼痛都让她希望能向医生倾诉承受问题,但由于遭遇了不耐烦的态度,使她逐渐失去表达欲望,对治疗产生恐惧。另外治疗费用于她而言也是越来越高不可攀。在双重压力下,她倍感焦虑,一度想放弃。然而幸运的是,她遇见了下乡帮扶的杨医生。杨医生帮她联系了我们医院的医生,让她接受了该肿瘤的最新治疗,而且还帮她申请了治疗费用。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也时刻关注她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及时提供帮助缓解不适,同时详细解答各种疑问,从而有效缓解了武阿姨的负面情绪。提及此事,她多次表达感谢之情,并表示若非这些医生的支持,她不可能现在还能站在这,而且还是带着自己的孩子。此次来到珠江医院,她再次体会到了医护人员鼓励与支持的重要性。医生们耐心聆听病情描述,同时阐释后续方案及可能情况,并结合经济状况提供不同选择建议。这令武阿姨十分感动,对于他们来说,不仅希望解决疾病,更渴望建立精神联系,通过交流表达内心诉求。

结束后,武阿姨更是对这次志愿服务给予高度评价。这样的陪伴对于她这样独自带着小孩的外地患者而言,是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大幅提升了就诊体验。

这段经历也让我认识到医学本质远非简单的疾病治疗,更是对生命的珍视及深沉关怀。然而,进入循证医学时代,我们遗憾地发现,医护人员叙事思维淡化,易盲目崇拜科学,忽略患者主体感受,这在无形中让医患关系演变成了机器与机器之间冷漠的客体关系。这种现象意味着循证思维指导下的医学实践模式难以全面理解患者在主体人生故事中释放的独特求救信号,无法理解患者生病的真正意义。医生依赖统计数据,过度使用检查技术,不仅导致额外风险的概率显著增加,还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同时也不能有效的处理某些疾病,如慢性病和失能问题。

可见,在循证医学的框架下,医疗人员的个人性和主体性被“物化”,医生将患者视作机器,导致工作机械化,使得自身将会面临职业身份认同缺失、心理压力大、怠倦比例高等问题。归根结底,一切的源头在于医疗结构中医护患各大生命主体之间的叙事关系被削弱甚至破坏。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叙事关系的重新修复,重拾叙事思维,让医学回归其人本和人文的本质。只有通过叙事连接,医学才能重新焕发其人性的光辉,提供全面、深入、高效的医疗服务,解决患者内心问题,重建医患沟通桥梁。

最后,在总结活动时,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遭遇过创伤,那是一段充满挑战和困扰的时光。我曾罹患脂溢性皮炎,经过长达五年的艰难治疗,尽管尝试了多种方法,病情却始终未有明显改善。此期间,家人脸上始终挂着难以消散的忧虑与自责,家庭氛围也因此变得沉重而压抑。我能够深切地理解家人们的关切与担忧,但与此同时,我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同身处漩涡之中,难以自拔。然而,一次与心理医生的深入交谈,成为了改变命运的契机——医生见我从踏入诊室起便开始神色紧张,坐立不安,言语间也透露出难以掩饰的焦虑与烦躁。他敏锐地洞察到了我此刻所负担的巨大压力,先是递上了一盘色泽诱人的水果,再微笑着,用温暖而轻柔的语调询问我有没有喜欢的,并劝我尝尝。待我动手之后才又以更加温和的语气问“最近心情如何?有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都可以和我说的,我会完全保密哦”。在果香的萦绕下,在医生的温柔话语中,我敞开了心扉,倾诉了来自家庭的沉重压力以及我个人的烦恼与痛苦。医生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智慧,为我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与方向指引。在医生的耐心开导与鼓励下,我开始了一场心灵的蜕变。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与态度,不再让疾病成为束缚生活的枷锁,而是将时间更多地投入到求知的海洋以及策划未来的蓝图中。与此同时,家人在医生的开导下,也逐渐调整了心态,愿意给予我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为我营造了一个更加温馨与包容的家庭环境。仅仅半年之后,奇迹般地,在减少用药的情况下,病情却自然地好转了。

这段经历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深刻反思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疏导和纾解。当我们身心失衡,内心的恐慌和无助就会如同黑夜中的狂风骤雨,让我们急需一盏明灯来照亮前行的道路。这盏明灯,便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关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倾听者的存在。遭遇疾病、创伤或巨大压力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此时,人际叙事连接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连接能够为人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方向。通过与医生展开病情外的交流,我们可以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困惑,也可以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秘密,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激发生命力和复原力。

回首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我内心的感触好似繁星万千。它是一把精巧的钥匙,悄然间为我开启了叙事医学宏伟殿堂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其中深邃而迷人的世界。叙事医学,一门结合了文学与医学的跨学科领域,它以独特的方式引领我们重新审视医疗实践的每一个细节,重新认识医患关系。叙事医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的艺术。通过耐心倾听、细致叙述和深入理解患者的故事,能建立有效的叙事连接,使医者更加贴近患者的内心世界,为治疗过程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温暖。同时,这次经历更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医学道路上的稚嫩与不足。我深感自己在叙事医学领域仍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学习的地方,同时也迫切希望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挖掘叙事医学的精髓,去领悟其背后的智慧与力量。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从叙事医学的海洋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在叙事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为我的医学之路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5.05.028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3年度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24]9号)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