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
作者:黄子通
发布日期:2004-03-10

黄子通. 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13(3): 153-154.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4.03.002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郭荣峰,郭永钦,徐绍春,蔡晓峰,李警雷. 上海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现状和展望[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18-520
  • 2) 邓春发. 有效人工通气时机对心肺脑复苏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72-773
  • 3) 陈秋霞. 心肺复苏238例临床分析与回顾[J]. 临床急诊杂志,2005,06,2:
  • 4) 葛建胜. 集体雷击伤22例急救体会[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2:150
  • 5) 万健. 3796例院内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9:746-749
  • 6) 沈玉兰. 严重多发伤急诊手术中心搏骤停的救治体会[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4:
  • 7) 麦泉云,赵开亮,杨新疆,曾宇,符兆亮. 心肺脑复苏115例分析[J]. 海南医学,2005,16,10:
  • 8) 胡俊生. 重症有机磷杀虫剂中毒合并心脏骤停34例救治体会[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5,18,5:
  • 9) 李康琴,王加凤,孙四平. 急诊心肺复苏184例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6:
  • 10) 戴凌云,崔益明,张帆,刘龙群,杨征波,陈毓,吴德军,赵宏建. 程序化复苏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2:
  • 11) 虞雪琴. 围心搏骤停期的意义与应对策略[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7:664-665
  • 12) 李春盛,顾伟. 心肺脑复苏治疗的新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2:1061-1062
  • 13) 王日兴,麦志惠,邢柏,谭世峰,劳之勇,李诗阳,曾琦. 院前猝死急诊复苏中生存链应用分析[J]. 海南医学,2006,17,6:
  • 14) 邹文淑. 心肺脑复苏101例临床分析[J]. 西部医学,2006,18,6:
  • 15) 张小平.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护理的启示[J]. 护理研究,2006,20,26:
  • 16) 周赤龙. 综合心肺脑复苏对颅脑火器伤的急救效果[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4:270-271
  • 17) 郭感恩. 43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回顾性分析[J]. 中原医刊,2006,33,8:
  • 18) 张军根.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115-1117
  • 19) 郭荣峰,王咏梅,李警雷,王晓刚,沈祖刚. 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对复苏成功患者出院率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9:907-909
  • 20) 韩海涛,华爱玲. 心肺脑复苏87例临床分析[J].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5:
  • 21) 刘燕平. 在职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41-2142
  • 22) 黄小兰. 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4:60-61
  • 23) 王晶. 教学医院急诊科在医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7:661-662
  • 24) 徐丽. 255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793-795
  • 25) 黄全玻. 心肺脑复苏的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
  • 26) 孙远新. 院前早期电除颤抢救心搏骤停成功5例[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
  • 27) 张军根. 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 浙江大学,2008,,:
  • 28) 姜涛. 腹部搂抱式人工腹式呼吸在院前急救CPR中的运用[C].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七届组稿会论文汇编,2008,,:
  • 29) 朱晓明. 对驾驶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水平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2008,22,15:
  • 30) 温汉春. 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
  • 31) 刘智红,康楠,李国瑜. 专业化院前急救对猝死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6:
  • 32) 张小平,吕江明. 企业员工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现状及技能培训的探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5:
  • 33) 周建民,徐月新,赵婷. 灵活应用心肺复苏措施[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S1:
  • 34) 梁实. 深圳市院前和急诊科心肺复苏单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5:
  • 35) 伍凌.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
  • 36) 梁玉龙. 损伤控制手术对急诊外科患者预后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08,30,9:
  • 37) 李志强,杜艳君,李颖. 心肺复苏125例病例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
  • 38) 张豪. 深圳市宝安区心脑血管疾患院前死亡分析[J]. 山东医药,2008,48,32:
  • 39) 王位琼,岑美珠,黄艺仪. 急诊病人及家属对急救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 家庭护士,2008,6,25:
  • 40) 李春盛,顾伟. 心肺复苏的发展与新进展[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4:
  • 41) 陈世乐. 基于时间Petri网-ABC-马尔可夫过程的心脏急救流程优化[D]. 天津大学,2009,,:
  • 42) 张玉玲,王晓鹏,张晶,刘爽,文彬彬. 一汽厂区863例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心肺复苏的对比分析[J]. 中国厂矿医学,2009,22,3:
  • 43) 张长太,叶晓萍,王宏丽. 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
  • 44) 傅洪宾,刘淑亮. 309例死亡病因及心肺复苏的回顾性分析[J]. 吉林医学,2009,30,21:
  • 45) 张俊. 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09,33,12:
  • 46) 杨小冶,黄永阳. 88例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结果分析[J]. 右江医学,2009,37,4:
  • 47) 朱永福,李银平. 266例院前猝死病例的急救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
  • 48) 陈岚.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理与康复,2009,8,1:
  • 49) 邹钧,徐学虎,罗冰,王正维,陈次滨,张莹. SimMan综合模拟人在医务人员CPR短期培训中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
  • 50) 张悦怡.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课程设置与培训方式的探索[D]. 浙江大学,2010,,:
  • 51) 唐昱炜,李赟. 57例心脏病事件除颤救治现状调查与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0:
  • 52) 陆琴. 特殊人群心肺复苏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162-164
  • 53) 廖裔学. 院前心搏骤停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0,16,21:3284-3286
  • 54) 木丽华,徐彬,孙卉,石磷琳. 266例院前心肺复苏临床分析和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
  • 55) 周卜邻.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原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
  • 56) 李雄文. 围心搏骤停期的识别与救治——附137例临床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1:74
  • 57) 王立祥,季之欣. 拓展个性化人道救援复苏方法 提高创伤后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J]. 武警医学,2010,21,1:
  • 58) 王立祥. 拓展个性化人道救援复苏方法提高创伤后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J]. 武警医学,2010,21,1:1
  • 59) 玄在浩,葛伟,孙雪洁. 电击伤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例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5:
  • 60) 原爱琴. 在心肺脑复苏抢救中应用盐酸纳洛酮20例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3,1:
  • 61) 武涧松,闫涛,安里占,贾殿和,彭石林. 部队干休所心肺复苏一体化培训初探[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3,11:
  • 62) 郭秋文. 成功救护家中急重症2例报道[J]. 医学信息,2010,23,7:
  • 63) 陈锋. 福建省急救中心116例院前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0,30,3:277-279
  • 64) 周文. 出诊医师参与电话指导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J]. 中国急救医学,2010,30,4:371-374
  • 65) 安庆斌,马桂清. 院前猝死200例的特点及救治措施探讨[J]. 吉林医学,2010,31,33:
  • 66) 王旭东. 2000与2005不同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2:177-178
  • 67) 丁念昌. 从急诊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调查中看CPR普及教育的必要性[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3:280-281
  • 68) 高翔,涂化,任永安. 两种指南指导下院前心肺复苏424例比较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
  • 69) 薛秋芳. 15例心脏猝死救治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
  • 70) 张维新,吴丽雅. 98例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
  • 71) 郑蓉. 心脏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和需求调查[J]. 护理与康复,2010,9,1:12-13
  • 72) 张振新. 无锡市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10:893-894
  • 73) 余李彬. 22例心肺脑复苏的临床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1,08,7:160-161
  • 74) 周文. 从2010美国心肺复苏指南若干更新看胸外按压的重要性[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19-820
  • 75) 许福祥,陈永珍,俞斌,颜伶. 165例院前猝死病例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
  • 76) 董文. 成人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11,18,24:10-13
  • 77) 唐艳英. 成人院内心肺脑复苏术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 护理学报,2011,18,18:12-14
  • 78) 李进伟,邵怡霞. 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
  • 79) 徐晓,周晓宏,程缙,谷雨,张建容,周珊,宋清泉. 急救护理干预对呼吸心跳骤停88例分析评价[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
  • 80) 李进伟.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果评价[J]. 医学与社会,2011,24,6:13-14
  • 81) 卿希亮,刘耀文. 心源性心脏骤停31例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
  • 82) 杜成芬,汤咏梅. 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培训内容及方法探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4:
  • 83) 熊晶,王能霞,刘焕兵,胡春林,尹林. 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对复苏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5:
  • 84) 许莹,魏碧蓉,戴秋蕊,江声莉,吴玉美,周衔玲,谢燕红. 我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状况与对策[J]. 中华护理教育,2011,8,5:
  • 85) 耿金玲,刘芙蓉. 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7:
  • 86) 李开涛,刘向,潘三改. 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2:
  • 87) 梁嘉康.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脏骤停大鼠脑复苏作用的实验研究[D]. 中山大学,2012,,:
  • 88) 郑洪玲. 影响儿童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八项因素分析[D]. 山东大学,2012,,:
  • 89) 潘建珠,郑华,黄子通. 兴宁市远程医疗监测网络的构建[C].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2周年纪念大会暨2012广州(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12,,:
  • 90) 杨娟. 院外心肺复苏的医护配合[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4:385-386
  • 91) 英义. 依据2010年AHA CPR &ECC指南对2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院外急救实践[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8:782-783
  • 92) 黄子通. 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与综合防治[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1:11-15
  • 93) 麦泉云,杨新疆,曾宇,赵开亮,符兆亮,彭于仑. 急诊心肺脑复苏206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
  • 94) 陆琴. 警务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
  • 95) 阳生光. 血塞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回中核因子-κappaB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318-321
  • 96) 潘建珠,郑华,黄子通. 兴宁市远程医疗监测网络的构建[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17,3:
  • 97) 周晓宏,徐晓,程缙,谷雨,张建容,周珊,宋清泉. 心脏骤停患者早期复苏的临床效果观察[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3:
  • 98) 朱爱华. 电话指导现场心肺复苏临床效果观察[J]. 华西医学,2012,27,8:1228-1229
  • 99) 叶阳,周瑞卿. 132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效果的回顾性分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9,5:
  • 100) 刘红丽,何亚文,邓庆中,钟友娣,甘白水,林罗此,杨少连,陈小武,谢军,汪兴玲. 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对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J]. 淮海医药,2012,30,4:
  • 101) 张丽萍,邓广飞,丛娜,邱文芳. 赣州市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560例患者死因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2:
  • 102) 徐俊. 218例心肺骤停院前心肺复苏抢救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2012,33,10:1750-1752
  • 103) 李章平. 不同人群心肺复苏及相关急救常识掌握情况调查和比较[J]. 浙江医学,2012,34,5:330-332,33
  • 104) 潘建,陆远强. 我国心肺复苏网络化培训与应急社区构架建立的探讨[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1:
  • 105) 杨栋. 现场复苏急救浅谈[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4:
  • 106) 尹义娟,李海鹰. 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
  • 107) 郑华. 胺碘酮联合临时心脏起搏器救治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09:885-886
  • 108) 罗丽珊. 企业员工对心肺复苏认知度及现场实施急救意愿的调查[J]. 护理研究,2014,28,08:936-937
  • 109) 潘玲玲. 高仿真模拟人应用于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的系统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7:
  • 110) 朱宏梅.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监测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6:
  • 111) 胡怀岭,李毅,刘远山,郭日昌,邓清文,陈艳玲,黄子通. 472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调查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3:
  • 112) 付卫林,张军根,徐娅萍,叶圣贤,姚黎英,钱里娜,王建岗. 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识别院前心脏骤停事件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6:
  • 113) 奴尔曼·阿不来提,李萍,吴庆,曹军华. 乌市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分析及对策[J]. 新疆医学,2015,,6:
  • 114) 葛燕灵,韩小燕,翾振妮. 广西某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术普及状况调查[J]. 才智,2015,,17:
  • 115) 朱建良,刘励军,Phillips Sauder. 苏州与法国斯特拉斯堡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生存链质量比较[J]. 中国急救医学,2015,35,2:
  • 116) 鲁利斌,梁桂红,完颜振杰,王超. 50例院前非创伤性心肺复苏成功单因素回顾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
  • 117)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12:1059-1079
  • 118) 谷向民,李志辉,何忠杰,赵哲炜,刘双庆. 中国重症医学科心肺复苏结果的Meta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4:350-357
  • 119) 郭晋平. 在救护车上采用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固定架对心搏骤停患者CPR的影响: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10:940-942
  • 12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03:243-269
  • 121)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 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05:385-400
  • 122) 乔秋萍 邵芳 戴付敏. 尽早电除颤对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7:687-689,693
  • 123) 窦连峰. 救护车转运心肺复苏质量现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8:992-995
  • 124) 吴炎华. 穴位针刺干预心肺复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3:418-422
  • 125) 戚振红. 中医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心肺复苏技能情况调查[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2:358-360
  • 126) 黄满花. 运用“心脑同治”理论进行中西医结合心肺脑复苏的理论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2,29,2:129-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