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磷酸肌酸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Effects of exogenous phosphocreatine on brain energy metabolism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rats
作者:杨婷,乔江华,李冬芳,何爱文,陈寿权,李章平,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
发布日期:2012-03-10

【摘要】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常规复苏组(B组)、小剂量CP组( C组)、大剂量CP组(D组),各组再分别按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B、C、D组)或气管切开后(A组)0.5 、3、6、12、24 h时间点分为5亚组(n=8)。B、C、D 组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CPR模型,ROSC后即刻C组静注CP 0.5 g/kg,D组静注CP 1.0 g/kg。A组仅施行麻醉、气管切开、血管穿刺等操作,不行窒息及复苏。各亚组在相应时间点取材大脑额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并计算总腺苷酸(TAN)及能荷(EC)值;采用吸光度法测定脑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HE染色观察光镜下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与A组比较, B组C组各时间点ATP、TAN、EC、Na+-K+-ATPase、Ca2+-Mg2+-ATPase均降低(P<0.05或P<0.01), D组0.5、3、6、12 h 时间点的ATP、TAN、EC、Na+-K+-ATPase、Ca2+-Mg2+-ATPase均降低(P<0.05或P<0.01),B组各时间点AMP均升高(P<0.01),C组D组0.5 h和3 h 时间点的AMP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D组6、12、24 h 时间点的ATP、TAN、EC、Na+-K+-ATP酶、Ca2+-Mg2+-ATP酶均升高(P<0.05或P<0.01),C组D 组6、12、24 h 时间点的AMP均降低(P<0.05或P<0.01);与C组比较,D组6、12、24 h 时间点的TAN、Na+-K+-ATPase、Ca2+-Mg2+-ATPase以及24 h 的ATP均升高(P<0.05或P<0.01)。大脑皮层病理变化B组严重,C组D 组较轻。结论心肺复苏后存在脑能量代谢障碍,CP可以增加CPR后脑组织中的ATP含量,提高Na+-K+-ATPase和Ca2+-Mg2+-ATPase的活性,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在大剂量给药时作用更明显。

杨婷,乔江华,李冬芳,何爱文,陈寿权,李章平,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 磷酸肌酸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能量代谢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3): 265-270.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3.010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080084,温州医学院科研基金项目HX2008015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磷酸肌酸 能量 ATP ATP酶 脑损伤 大鼠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陈寿权,何爱文. 心搏骤停后心脑损伤:线粒体相关途径[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8-10
  • 2) 姜银松. 乌司他丁在心肺复苏脑损伤中的保护效应[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03:205-207
  • 3) 刘泽岩,刘励军,程景林,等. 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脑功能衰竭的治疗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1:3530-3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