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及研究现状
therapeutic hypothermia:mechanisms,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situation
作者:孙昊,张劲松
发布日期:2012-11-30

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1]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33~35℃、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28~32℃、深度低温(profound hypothermia)17~27℃和超深低温(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2~16℃。江基尧教授于1993年首先将28~35℃轻中度低温统称为亚低温。并且证实亚低温对实验性缺血和实验性颅脑外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2]。目前所指的低温治疗即是控制性降低患者核心温度至亚低温范围,以减弱初始损伤之后带来的继发性器官损害。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利用低温治疗来避免或改善各种类型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3]。近年来也将低温治疗应用于一些心脏损伤的治疗[4]。另外,最近一些研究显示低温治疗也可能对于急性肾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孙昊,张劲松. 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及研究现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12): 1403-1405.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12.031


关键词: 低温治疗 亚低温 作用机制 应用范围 急性肾损伤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缪小莉,张劲松,叶纪录,陈小枫. 急性脑出血后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1:1735-1736
  • 2) 赵桂宏. 临床药师参与1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体表低温治疗的药学监护[J]. 中国药房,2015,26,8:1126-1128
  • 3) 张飞鹏.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17,21,05:807-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