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摘要】 目的 探讨百草枯混合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日至2022年3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5例百草枯、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第一个24h 中毒严重度评分(PSS评分)、第一个24h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根据MODS评分系统统计住院期间器官功能不全情况。根据同时期内入院中毒患者血浆毒物检测结果,分为百草枯敌草快混合组、百草枯组和敌草快组。对比三组临床指标、器官功能不全,不同中毒剂量与预后的差异。根据混合组患者90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对比生存组与死亡组各指标差异。将各指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经Log-Rank 检验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百草枯混合敌草快中毒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百草枯敌草快混合组31例,百草枯组92例,敌草快组22例。混合中毒组与PQ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性别、EICU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与DQ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EICU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农药中毒主要损伤器官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和神经系统。混合农药中毒组各器官损伤比例高于PQ组和DQ组。混合中毒组与PQ组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总胆红素、PH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与DQ组实验室指标对比,两组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酸激酶、ALT、总胆红素、PH、PT、APTT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中毒组口服<20ml均存活,口服20ml-50ml共7人,均死亡,口服51ml-100ml共11人,死亡8人(72.7%),口服>100ml共8人,死亡7人(87.5%)。混合中毒组中敌草快浓度>5000ng/ml患者均死亡。31例混合中毒患者中有30例(96.78%)患者毒物检测敌草快浓度明显高于百草枯浓度。25例死亡患者中11例(44%)患者出现抽搐、昏迷,后因呼吸衰竭最终死亡。5例(20%)患者主要以代谢性酸中毒,休克为表现,后期多脏器衰竭死亡。9例(36%)患者中包括1例以百草枯中毒为主的患者出现持续抽搐、休克、呼吸衰竭,最后死亡。混合中毒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中毒至入院时间、中毒量、淋巴细胞计数、Hb、BNU、CK、总胆红素、PH、PT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毒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百草枯混合敌草快中毒可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损伤脏器为肠道、肾脏、肝脏、肺脏、神经系统。混合中毒相比PQ或DQ中毒具有更高的脏器损伤发生率,病情更加严重,具有更高的死亡率。中毒剂量、入院血浆PQ浓度、入院血浆DQ浓度、乳酸为混合除草剂中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陈潇荣,杜潇瀛,叶欢乐,唐虎,唐亚慧,陈隆望,连洁,吴斌,赵光举,卢中秋. 敌草快混合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32(2): 20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