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摘要] 目的:探究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影响秋水仙碱中毒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住的秋水仙碱中毒患者,根据14 d的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次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心超等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其在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共41例,年龄15~85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6例;生存组27例(65.9%),死亡组14例(34.1%);蓄积中毒(58.7%),自杀中毒(41.3%)。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82.93%)、多器官功能不全(78.05%)、感染性发热(73.17%)、心肌损害(48.78%)、凝血功能障碍(46.34%)、骨髓抑制(41.46%),部分患者出现肠梗阻(19.51%)、横纹肌溶解(2.44%)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QTc间期、体温、脉搏、乳酸、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绝对值升高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028,95%CI:1.000~1.056;OR=2.966,95%CI:1.112~7.913;OR=1.039,95%CI:1.005~1.073;OR=1.599,95%CI:1.088~2.350;OR=1.205,95%CI:1.002~1.450;OR=1.242,95%CI:1.242,95%CI:1.089~1.417;OR=1.013,95%CI:1.002~1.024);ADL评分、剩余碱、碳酸氢根、间接胆红素绝对值下降是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947,95%CI:0.909~0.988;OR=0.875,95%CI:0.783~0.978;OR=0.870,95%CI:0.771~0.982;OR=0.756,95%CI:0.572~0.999)。D二聚体(AUC面积0.913)、乳酸(AUC面积0.875)、碱性磷酸酶(AUC面积0.770)对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截断值分别为8.965 mg/L、4.05 mmol/L、230.5U/L。结论:秋水仙碱中毒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早期D二聚体及乳酸、碱性磷酸酶水平能有效预测秋水仙碱中毒患者预后。
李佳佳,唐亚慧,吴丹阳,陈潇荣,陈隆望,吴斌,赵光举,卢中秋. 秋水仙碱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32(2): 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