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生长分化因子-1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时相性表达与死亡风险评估研究
Study on the Temporal Expression of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and Its Mortality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作者:潘博,马唯一,王猛,柴艳芬,寿松涛,刘先发,欧阳艳红,黄晶晶,徐茂林,彭亚文,丁新焕,朱海燕
发布日期:2025-07-30

【摘要】目的 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中的时相性表达,探索GDF15在ACS中保护心肌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2月-10月于急诊科就诊的ACS患者289人纳入研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30min内患者的肌钙蛋白 T、肌酸激酶同工酶、GDF15、B 型钠尿肽 , 比较不同组各个指标的差异。绘制 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GDF15 与 TnT、BNP 对ACS诊断价值。并发现GDF15测量结果出现时相性表达现象的患者共15名,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15)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盒对15名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二次测量并记录。运用随机数法,随机选取出现非时相性表达的患者15名作为对照组。排除检测误差进行二次测量。将时相性表达的患者15名选入时相性表达组,将非时相性表达的患者15名选入非时相性表达组。对入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肌酐、尿酸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不同组指标差异;统计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冠脉造影结果、超声心动图等信息,统计各个患者的Gensin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以及Grace风险评分,评价这些指标与GDF15时相性表达的相关关系。采用SPSS 2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的t检验与χ²检验。结果 ACS患者中总趋势呈男多女少(73.36 vs 26.64%),年龄最大的组别为UA,年龄为(63.98±15.19)岁,年龄最小的组别是非ACS胸痛组,年龄仅为(54.29±16.39)岁。UA组,STEMI组,NSTEMI组中既往有吸烟史的比例较高。GDF15 与 TnT 联合对于诊断 ACS 的价值很高,其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可达0.841,这与们之前研究的结果一致。在统计的所有ACS患者中,有15名患者的GDF15水平呈时相性表达,即GDF15水平升高至4h后逐渐降低,至24h再次达峰。时相性表达组患者的射血分数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要高于非时相性表达组患者;时相性表达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要低于非时相性表达组患者;非时相性表达组患者的Grace风险评分(116.1±23.46)高于时相性表达(100.7±14.7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时相性表达组与非时相性表达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BMI)与临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肌酐、尿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F15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很好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GDF15出现时相性表达的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更轻以及发生死亡的概率更小。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索GDF15在ACS中的治疗作用提出新的靶点和新的研究思路。

潘博,马唯一,王猛,柴艳芬,寿松涛,刘先发,欧阳艳红,黄晶晶,徐茂林,彭亚文,丁新焕,朱海燕. 生长分化因子-1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时相性表达与死亡风险评估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8): 1098-1105.
DOI号:10.3760/cma.j.cn114656-20250327-00236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0119600);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ZDKJ202004)
伦理审批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审第S2022-048-01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IRB2022-YX-171-0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228C-20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时相性表达 风险评估